热爱学生——动之以“爱”,合成班级凝聚力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确实,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我们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作为班主任,更要主动亲近学生,在平时的相处中用点头、微笑、拉拉手等亲切神态,动之以“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喜爱的目光,消除那种“老鼠见了猫”的恐惧心理。积极了解、关心每个学生的愿望、性格、兴趣等,帮助他们形成创新思想、创新思维,在这种相对宽的支持性成长的班集体中,学生的个人爱好、个性品质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创新,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热爱学生,不仅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还要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在班级管理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当后进生和优等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时,我们不能因为对优等生的偏爱就减轻他们的惩罚,这不仅是对后进生是一种伤害,同时也是对班级凝聚力的一种破坏。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让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学生的心聚在一起,大家想集体所想,急集体所急,激励学生团结奋斗,不断进取,

陶老先生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他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我们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心爱护和班集体的温暖,从而使班集体成为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