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在美丽的苏陈实验小学,我们第九次美丽相遇。短短的一天,我们观摩了三节课,头脑风暴式地评课议课,聆听了两位伙伴的读书汇报和两场导师讲座,拜读了两篇大咖文章,培训照例是容量大,效率高。囫囵吞枣后,我又花了一天的时间反刍咀嚼,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略记一二,与伙伴们分享,以期批评指正、解疑答惑。
第一节课,陈老师执教《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议论文。陈老师紧紧围绕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和论证结构来解读文本,通过复习回归将新旧知识前后勾连,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通过随文迁移拓展、事例替换等方法,引导学生领会事例的典型性和说理的严密性。
第二节课,姜老师执教《狐假虎威》。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姜老师围绕“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这个问题组织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的欲望,又巧妙地串联起全篇内容。利用低年级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浸染。
第三节课,刘老师执教《九色鹿》。刘老师运用“一点突破法”,抓住文本最后一段对话,把全文前后的情节联系起来,在读中思,在悟中读。
在观摩中,我一直在思考童话与寓言的教学问题。
童话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生动可爱,引人入胜。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两种文体不同,就决定了教学方法也应该不一样。
寓言对儿童具有价值引导作用,我们的寓言教学应该采取怎样的姿态呢?
过去,寓言类作品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在教学的最后清楚地告诉学生,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寓言作品的解读,大有“另类解读”的趋势。如学生从《愚公移山》中读出了愚公缺乏经济头脑,挖山不如搬家;有学生读出搬走大山破坏了生态平衡;有学生从《揠苗助长》中读出了农夫的勤快……
在第二节中,姜老师问:“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孩子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认为“聪明”的,有认为“狡猾”的。这是非常珍贵的课堂生成,却被模糊对待,孩子并没有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形成明确的价值判断,对寓意的理解更加无从谈起。
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低年级的小朋友只要能读好课文,读得开心就行,寓意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懂了。我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曾经听过《狐狸分奶酪》一课,老师问学生:“如果让你来分奶酪,你准备怎么分?”有孩子说:“我会把奶酪全骗过来吃了。”全班哄笑,应和声不绝于耳。这样的理解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误导?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儿童的感受,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尊重不等于放任自流,“以儿童为本”也并非“儿童就是绝对真理”。针对寓言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作用就必不可缺了,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向真善美的方向靠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寓言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导向、立足故事揭示寓意,兼顾多元解读,让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去思考问题并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否则只是一味地朗读、想象、练说、表演,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浅层学习上,把寓言课上成童话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何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何体现?
《九色鹿》一课我有不同的设计:从感知人物形象入手,抓住九色鹿的“美”(貌美、救人精神之美)与调达的“丑”(背信弃义)、王妃的“丑”(虚荣、自私),结合故事情节加以分析,在对比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明白“真正的美不在外表,而在于是否有一颗善良、诚信的心灵,做人要恪守承诺”的道理自然水到渠成。
沈校长关于语文教学结构化思维的阐述,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反观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充斥着老师支离破碎、条分缕析的解读,教者沉浸在自我陶醉中,学生却被迫接受着碎片化的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难以形成真正的智慧。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么怎么办呢?沈校长不吝赐教:教师要构建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维框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觉,让教育真正发生;教学要讲究科学,要遵循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识记,理解,迁移,运用;教学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新旧知识勾连起来;联系生活经验,打通课内与课外……这些金玉良言值得我反复去思考和实践。
沙校长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教育大师张志公先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要求我们始终抓住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将语言表达训练与审美体验相融合,千方百计地通过朗读、说、写等方式来呈现,纠正了我们课堂教学中重“讲”,轻“练”的倾向,提倡学生多讲,教师少讲。他还勉励我们不断提升文学鉴赏的水平和能力,只有具备了语文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有力支撑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度思考,我们才能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进而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最后以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一路有导师,有伙伴,我的脚步将更加坚定,更加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