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伊始,烟雨迷蒙,春暖花开,我们相聚凤凰园,围绕“审美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深度学习”展开了学习研讨。

学习在刘海姜校长关于芬兰教育考察妙趣横生的分享中拉开了序幕。观摩了叶峰亮、姜树华两位大咖精彩的课堂实录之后,在导师陈志明主任和沈勇校长的主持下,大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分享。其间,王蓉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斯霞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先进事迹。最后陈主任作了题为《识“体”而读,为“学”而教》的语文阅读教学微讲座。研修活动精彩纷呈,充实而愉快。择其一二,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什么

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教(学)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教了十几年语文,如果说不知道教什么那不是白教了?可真正正儿八经地回答教什么,却难以准确而周全。

芬兰先进的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来的发展不是依靠知识的记忆和背诵,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和运用。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不能用昨天的方法解决明天的问题。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识的几个生字,积累几个句子,而应该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把握字面讯息的基础上揣摩字里行间隐含的讯息,把理解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照与结合,扩展和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升华对文化的认识。

二、怎么教(学)

怎么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另一个核心问题。语文阅读教学要唤起和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叶峰亮老师教学《书戴嵩画牛》一课,以读为本,在琅琅书声的浸润陶冶中,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为后面讲好故事做了铺垫。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文意,借助想象,变换人称转换角色讲述故事,很有创意。学生在深度学习中习得方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语文素养。姜树华老师教学《鲍氏之子》一课,着重引导学生读好人物语言,读明故事情节,读懂作者意图,通过三“读”将学习引向深处。两个课例告诉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在文本内容的把握、遣词造句的斟酌、表达手法的精心、文体特质的体悟等方面着力,才能让学生读得更聪慧,学得更入味。语文教学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语文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积累、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要有思维的敏感闪现、精神品格的熏染。

三、怎样上好课,成为名师

观摩大咖的精彩课堂,聆听导师专家的精彩讲座,我总是按捺不住,心向往之。什么时候,我才能上好课,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名师呢?

在学习斯霞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先进事迹中,我找到了答案。

斯霞老师的身上始终蕴藏着慈母般的温情,流淌着爱的暖流。她用一生的教育实践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童心母爱”——和孩子打成一片为“童心”,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为“母爱”。在那个视知识分子为臭老九的年代,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我身处全社会关心教育的时代,有什么理由不做出一番成绩呢?

当我们都在追求教育装备高科技、教学手段标新立异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童心母爱才是儿童最需要的情感,才是儿童发展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教无定法,教学手段不在于复杂、新奇、丰富,关键在于恰当,最简单、合适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顺应学生需要的教才是有用的教。从现在起,我要选取研究的点,深入思考,坚持实践,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的课堂也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