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貌不扬,年近八旬,须发花白,却精神矍铄;他,谈吐平凡朴实,没有豪言壮语,却深深打动了每个人的心灵。他就是“中国好人”——马如松老师。今天学习了他的光荣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处在职业生涯迷茫困惑瓶颈期的我们,他的事迹无疑极具指导意义。那么,我们要学习他的什么呢?

首先要学习他如何做人。

1、学习他懂得感恩。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无私奉献已经不是定义为“雷锋”了,而是“傻子”。面对人们的质疑,马老师的话质朴却深情:“我也曾经是一名孤儿,但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培养,我才能做一名人民教师。我得感恩,这份初心不能忘记,我也就忘记了年龄。”马老师一“傻”就是十七年,他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知恩图报”。

2、学习他不忘初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马老师并没有因为退休而终止了他的教育生涯。他利用家里简陋的条件,自办辅导站,帮助孤儿、留守儿童、学困生辅导功课。不是唯利是图,否则不可能不但不收费,甚至还自掏腰包购买书籍供学生阅读,丰富积累;不是沽名钓誉,否则不可能默默无闻耕耘十七载,如果不是宣传媒体的发掘,他还会像墙角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其次要学习他如何做事。

1、学习他爱岗敬业。马老师始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虽然是校外义务辅导站,没有教育主管部门的督查,但是他总是自觉主动地钻研难题,经常把最新的中考、高考试题拿出来琢磨,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他心里考虑的只有希望能给孩子们带去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出于对教育事业怎样的热爱啊?

2、学习他爱生如子。马老师亲切和蔼,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特别关注孤儿、留守儿童,把自己的辅导站建成了他们的另一个温馨的家。尊重学困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出于对学生怎样的热爱啊?

3、学习他终身学习。马老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虽然在职期间已经获得了高级职称和省市区各级表彰,但是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葆活力,不断通过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包括她孙女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最后以一首小诗献给尊敬的马如松老师:

敬爱的马老师,

您布满血丝的双眸也许不再明亮,

却最是深情;

您佝偻的腰背也许不再挺拔,

却最是伟岸;

您蹒跚的脚步也许不再潇洒,

却最是稳健。

光荣承载着当仁不让的责任,

使命更需要义无反顾的担当。

您不孤独,

在您的麾下是成百上千的优秀学子,

桃李满天下。

在您的身后集结着一大批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教师义工,

用实际行动擦亮着“姜堰教育”这块金子招牌,

以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彰显社会标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