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课间,赵继辉伏在我的办公桌前开心地告诉我:“老师,还有10天我妈妈就回来了。”
“奥,是吗?你妈妈不是去新疆了吗?”我立即接过话问他。
“是的,我妈在新疆和我爸爸、爷爷一起做生意。这次是回来过清明节的。”
“那好呀,机会难得,你得好好表现呀。要让你妈妈看到你的进步是不是?作业可不能再拖拉了,而且还要写认真呀!”我不失时机地说。
“嗯。”他挠挠头皮笑了。
接下来几天,我暗暗观察,赵继辉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作业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了,星期五的名言默写居然还得了满分。我把他的默写本在全班展示,并问大家:“同学们,你们看到了赵继辉同学的进步了吗?你们为他的进步高兴吗?”(同学们一齐说高兴,并纷纷为他鼓掌。)我接着说:“赵继辉的妈妈就要回来了,就要回来看赵继辉了,他妈妈看到赵继辉有这么大的进步会高兴吗?”(同学们说一定会很高兴的。)“是啊,我们的赵继辉多懂事呀,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让他变得更好,让他的妈妈更喜欢他,好吗?”我发现此时的赵继辉格外激动,身体坐得笔直,脸涨得通红。
这一周发生在赵继辉身上的变化,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深思:像赵继辉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心中是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疼爱啊!许多父母自己外出打工,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他们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表现为物质上的满足。偶尔打电话也仅仅是问身体好吗?学习进步了没有?孩子与父母并不能真正进行情感的交流。他们不能享受到父母真切的关爱。久而久之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逐渐产生,进而会使他们变得消极。这种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就会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任性、暴躁的性格。虽然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亲情是无法替代的,真希望留守儿童的群体越来越少,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怀抱中享受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