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分析:
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从小被父母呵护着,不知父母生活的劳累和艰辛,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他们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生活的忙碌与劳累,体谅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所以我选用《综合类新课程》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本第3课《父母之爱》,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旨在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时间:第13周——第16周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父母倾注了无私的关爱。
情感目标:1、感受父母之爱,体验父母之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感谢父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能力目标: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多与父母进行沟通。学会从生活细节中去关心父母、热爱父母。
活动准备:
1、思想准备:想一想,平时父母是怎样对自己的。自己该怎样感谢父母,怎样为父母分忧。
2、物质准备:收集家庭生活的照片及有关父母关爱我们的生活资料制成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在他们的关怀下,我们一天天地茁壮成长。这节课,我们就以“父母之爱”为主题,开展活动。
二、自己眼中的父母。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图
①看图说图意。
②同学们,画面上的情景是否发生在你的家?你是否也嫌父母烦呢?
小组交流。
2、同学们,你觉得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几个词来形容。
小组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
(形容词主要有:啰嗦、勤劳、严厉、亲切、小气、节俭、暴躁……)
3、 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的父母很烦?父母的什么地方让我们觉得不满意呢?我们不妨做一个小小的调查。
出示:父母的哪些行为最易引起你的反感?
( )因小事唠叨个没完 ( )经常拿你与别人比较
( )不尊重你的个人隐私 ( )督促你学习
( )事无巨细地帮你操办 ( )其他,如
了解学生填写情况,指名交流。
4、小结过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父母总会不断提醒我们,这个不行,那个要注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唠叨”呢?这唠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听故事《妈妈的唠叨》:
①听了这个故事,你能体会出妈妈唠叨的背后是什么吗?(是父母对自己的爱) 板书:爱
因为父母爱我们,他们把美好的期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所以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得更好。如果现在你还不能感受到这是爱,那可能因为你对父母不够了解。
② 听了故事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5、从小到大,父母为你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你感受到了吗?把他们关爱你的细节记下来。
写好后交流
6、 你知道爸妈对你寄予怎样的希望吗?请画出父母心中的你。
三、了解父母。
师:我们怎样去了解自己的父母呢,为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师归纳,形成以下几项任务:
任务一: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名言、诗歌、故事。
任务二: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父母的爱好。。
任务三:画出或写出你心中的父母。
任务四:感受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对自己寄予的期望,形成影像资料或文字记录。
任务五;收集全家福照片,讲家庭中温馨的故事。
任务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感恩行动方案。
根据任务形成研究小组,,并推选组长,进行人员分工。
四、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懂得了父母为我们成长付出了许多,回家认真和父母沟通一次,把你对父母的感激表达出来。
活动成果:
一、导入
主持人:在生活中,也许爸爸妈妈并没有为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人刻骨铭心。但只要用心细细地体会,你会发现,父母为你做的点点滴滴都令人感动。也许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也许是一次会心的微笑,也许是一声悠长的叹息……他们可能就像空气一样,平常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之爱”,分享一下大家在活动中的收获。
板书课题:父母之爱
二、感受父母的爱
1、首先请邹玉为我们讲述故事: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给孩子留在手机上的短信。
2008年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2、主持人: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把你放在心中,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下面请听欣赏诗朗诵《妈妈的爱》
3主持人: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偎的屏障;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下面请欣赏《藏在骨头汤里的爱》。
三、话说父母的爱
主持人:爸爸妈妈全力保护我们,呵护我们,让我们从小到现在一直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爸爸妈妈把我们抚养大,从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我相信每个同学的爸爸妈妈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下面让我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回想父母对我们的好,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来夸夸我们的爸爸妈妈吧!
(指名多人讲述)
(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或DV录像进行介绍,配上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四、回报父母的爱
1、主持人:看到这一张张承载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的照片,听着那一段段令人怀念的故事,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我们已深深牢记,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感谢爸爸妈妈这些年对我们的爱吧!
2主持人:妈妈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爸爸教我们学会走路、做人,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脚印都有爸爸妈妈的汗水和眼泪,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去爱你的爸爸和妈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在今后大家能向你所说的那样去做,去爱你的爸爸妈妈好吗?有几位同学想通过朗诵诗歌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下面请听诗朗诵《献给爸爸妈妈》和学生优秀习作《父爱无言》。
4、这些同学用诗歌或美文表达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意,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吧!请看几个小片段。(同学表演,之后集体讨论)
(1)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时
一名同学扮演爸爸,一名同学扮演妈妈,下班回家时,做到椅子上,很累,孩子帮助爸爸妈妈把拖鞋准备好,让爸爸妈妈换上,给爸爸妈妈倒一杯水。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做的对吗?我们还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2)爸爸妈妈过生日时
一名学生自语: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一定要给爸爸一个惊喜(边说,边扫地,擦桌子)爸爸回来,很高兴,夸奖孩子:你长大了,真是爸爸的好孩子。
主持人: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在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为爸爸妈妈打扫房间,那你准备在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怎么为爸爸妈妈过呢?(指名回答)
五、感恩
1、主持人: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学习上,生活上处处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爸爸、妈妈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还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为我们日夜操劳,最辛苦,最任劳任怨。他们每天不顾自己上了一天的班劳累,不管刮风下雨,都接送我们上下学,为我们辅导功课,而且无怨无悔。每个父母,都不会计较辛苦的付出。父母的恩情深似大海。我们应该从现在起,自强、自立、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对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您”。
2、下面请班长公布班委会倡议书,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家长在今后的生活中来监督我们。(向全体同学发起倡议)
5、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伴着这首动听的歌曲,我们的主题班会将要拉下帷幕,最后,让我们集体把对爸爸妈妈的爱通过歌声告诉他们吧!
6、齐唱:《感恩的心》
六、心语放送:
.师:听了你们的故事,看了你们的汇报,我感受到,你们的父母虽然平凡,却很伟大。他们日夜为我们操劳奔波,为我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有了父母的爱,我们才得以健康成长,有了父母的爱,我们才有灿烂的笑容。
此时此刻,如果父母就在面前,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小结:同学们,你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老师真的很为你们高兴。
活动评析:
在《父母之爱》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的整个过程中,我力求以“源于生活,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感悟真知”为出发点开展活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查、研究,能对父母的做法进行换位思考,感受到唠叨背后的爱、责备背后的关心,理解父母平时的一些做法,认识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并尝试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进行沟通。活动后,学生与父母的相处和在家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变,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如;我们班的陈浩同学是全年级有名的调皮孩子,成绩和品行都很差。家长恨铁不成钢,在家动不动就会对他拳脚相加,为此他对父母很有意见,认为父母都不爱他。他也不喜欢自己的父母。通过活动,他明白了父母的一片苦心,知道了父母对自己的期盼,决定不再贪玩,奋发学习,不让父母失望,并很动情地写了一篇作文——《藏在骨头汤里的爱》
成果选登及资源链接:
学生的话:
柳思蓝:在活动中,我通过电话对爸爸、妈妈说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没想到电话的那一头,妈妈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一句安慰的话就竟使他们感到万分欣喜。他们为了我们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真了不起!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
陈欣:通过活动我知道了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心血如海一样深。我们要体谅父母,顺从他们的心愿,不调皮,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如:上星期在家我把作业做完后,见上夜班的妈妈在睡觉,就主动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她醒后,看见家里很干净,高兴地瞟了我一眼,好像知道事是我做的。接着,我把作业本放到爸爸的柜子里。晚上,我往窗缝里一瞧,啊!爸爸在看我的作业本,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有一次,妈妈感冒了,头痛的不得了,躺在床上,不想动,急的我赶紧跑到大街上的药店里买了感冒药和消炎药,回到家里按药盒上的说明,让妈妈吃下去,并且让妈妈喝了很多水,然后给妈妈盖上被子,妈妈睡了半天起来以后,她的感冒好多了。
家长的话:
刘佳诚家长:
我们家姐妹几个的孩子中就刘佳诚是个男孩子。家里人对他真是千般宠爱,要什么给什么,反过来,孩子对于我们的付出并没有意识到,反而形成了,好吃懒做,不尊重父母的现象,我们跟他苦口婆心说了许多次,他却总嫌我们唠叨。这次学校里开展《父母之爱》综合实践活动后,孩子变化很大,每天都要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不让他做,他就说自己长大了,要为父母分忧。我和她妈妈都很高兴,希望学校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
附材料:
《妈妈的唠叨》
提起我妈妈的唠叨,那可真是一绝,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不管是好事、坏事都唠叨个没完没了,看吧,一天到晚就听她的了,她那张嘴似乎没有闲着的时候。 “快,起床了!天气冷,多穿件衣服,感冒了可是很难受的!”睡得正香的我被妈妈吵醒了。我睁开模模糊糊的眼睛一看,才6点,便又闭上了眼睛。妈妈一看这情景,又大声说:“快起来!不然可就要迟到了,早点去学校读会儿书!又快要考试了,要认真复习啊!”我嘟嘟哝哝地说:“哎呀,真是烦人!”可说归说,我还是不情愿地起床照办。
一切早上必做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时间不早了,我得快马加鞭地去学校了,不然就会迟到。“哎,早餐还没吃呢?妈妈都已经准备好了。你只要吃了,很快的……”“哎呀,我上学要迟到了!”“早上不吃怎么行?营养不丰富,上课会没精神的。”没办法,我说不过妈妈,只得认命。我在妈妈唠叨声的催促下,慢吞吞地将早餐咽进肚子里。
平时,我吃饭挑食,她又要老半天唠叨,啰啰嗦嗦:“什么吃食勿抢,到老勿长。”晚上放学后,妈妈的那唠叨更是紧追不放:“赶快做作业,做好了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咳,时间还早着呢,这么点儿作业,小事一桩。”我满不在乎地说。听了这话,妈妈又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过,没法回,光阴过,讨不还。”老妈还时常用这些押韵的话来唠叨没完。
但是,妈妈的唠叨还是帮了我不少忙!记得有一次出门,那天正好下雨,我把雨伞拿出来放一边,穿好鞋子就急匆匆地跑了出去,妈妈连忙叫:“看你,做事总是三心二意,忘带雨伞啦,等一会儿又要跑上来了……”
我在唠叨中一天天长大了。现在我对妈妈的唠叨渐渐有所 了解。知道了她的唠叨不是毛病,最主要的是为了我的健康,我的学习。现在,我爱听妈妈的唠叨,好象一天不唠叨,反而觉得有些别扭,因为我现在喜欢妈妈的唠叨!
《汶川地震中母亲给孩子留在手机上的短信》
2008年 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班委会倡议书
同学们:
从今天起,我们都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班委会号召每个队员,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一片孝心。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六(3)班班委会
2009年12月3日
《父爱无言》
父爱,永流不息的爱;父爱,从不让儿女担心的爱;父爱,沉默寡言的爱;父爱,“罄竹难书”的爱;父爱……它像一潭深深的湖水,虽然波澜不惊,但是宁静深远。它又像一棵大树,虽然不易体味,但是默默无闻的为儿女撒下一世阴凉。
如果母爱是一杯醇香浓厚的咖啡,那么父爱就是一杯淡淡的茶水——其中的浓香需要自己慢慢地品味;如果母爱是一首轰轰烈烈的摇滚,那么父爱则是一曲悠悠的小调——其中的意境需要自己慢慢地欣赏。
父亲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只有回家时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听到一句“回来了,抓紧时间做作业”。因此,从小到大,我对父亲没有太多的感受。“十一”长假后,因为车友总是留校而我又体质差的缘故,家人决定不再包车,由父亲每天走路陪我上下学。于是,那每天的走路时间,成了我和父亲的交流时间。我开始学会慢慢体味父亲那浓浓的、又从不多言的爱。
记得有一次,我们走在上学的路上,“哎呀!”父亲突然叫了一声,蹲在地上,我于是问:“您怎么了?”“没关系,可能是趾甲扎到脚了。”父亲轻描淡写地说(那次,父亲趾甲长歪了,于是扎到了脚)。寥寥几句,却让我的心隐隐作痛——父亲的上不算轻,却仍装作若无其事,他是在让女儿放心的上学,不惦记他。我不禁热泪盈眶。
放学了,我在学校大门口徘徊,心想父亲一定正在家里养伤。可父亲还是准时地来了,一如既往地向我招招手;一如既往的投给我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如既往地接过我那沉重的书包,背在自己身上。我禁不住关切地问:“爸爸,您的脚这样不方便,为什么还要接我呢?”父亲笑笑说:“因为家里其他人现在接不了你,而我刚做完手术,脚已经好了,别为我担心。”短短几句话,就让我心中的石头落了地。突然,我想起了一本书上说过,得了爸爸这种病的患者不能运动,如果运动,就会使伤口愈合的速度变慢。我情不自禁的喊出了声:“爸爸,得了您这种病是不能运动的。”“噢,没……没什么。医生……医生不是这么说的。”我的心沉甸甸的。父亲每天不辞辛苦地背着我沉重的书包走过那样长的路陪我上下学,而今天又是患了脚病,忍着极大的痛苦去接我。只为了不让我等得焦急,父亲又是咬着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赶奔我的学校。我仿佛看到父亲快速走路时额头上那豆大的汗珠以及他那痛苦的表情。然而,为了不让女儿担心,父亲又以“医生不是这么说”作为借口,只为能尽他这父亲应尽的职责——把女儿早早送回家。“爸爸,我什么都明白了。”泪水顺着我的眼眶滑落了下来。
父亲连忙帮我擦干眼泪,说:“没关系,只要你能好好学习,就是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又是只言片语,使我被父爱的温暖所包围。我抬起头看父亲,与他的目光对视,父亲的眼神充满温柔,和蔼可亲。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他额头上因为疼痛还在渗出的汗水。在我的心海中,有一股暖流,久久地在激荡。
父爱,永流不息的爱;父爱,从不让儿女担心的爱;父爱,沉默寡言的爱;父爱,“罄竹难书”的爱;父爱……它像一潭深深的湖水,虽然波澜不惊,但是宁静深远。它又像一棵大树,虽然不易体味,但是默默无闻的为儿女撒下一世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