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找“米”
叶圣陶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是呀,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在活动中找“米”
有位名人曾说:“人类的文艺创作活动是从游戏开始的”。平时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如学生写实验作文前,组织学生做小实验《杯底朝天水不流》等;学生写游戏作文前,组织学生做游戏;学生写《秋天的树叶》前,组织学生到校园里找树叶;学生写《记一次实践活动》的作文前,要求学生参加一次实践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扩展了学生的生活面,又能促使学生在愉快中开启心扉,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五年级上学期,有一篇作文,要求写一个活动。作文前,我在班上开展了“逗笑”比赛的活动。活动中,学生个个参与,非常兴奋。活动后,我指导学生如何作文:第一步交代开展了什么活动;第二步写逗笑比赛的规则;第三步具体写一组的比赛,要写清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注意点面结合;第四步写活动的收获等。指导完,学生就开始作文。没想到,一些学生半小时就完成作文,连平时怕写作文或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也仅花了五十分钟。而且,篇篇作文出色。
附学生习作《逗笑比赛》片断:
第一场,王庆伟VS王子辰。王庆伟是个开朗的人。他一上场就扭起了独门秧歌,那个姿势真令人发笑。对手王子辰也不甘示弱,打起了“乱套太极拳”。同学们见了忍不住笑出声来。双方不停地换姿势,以最大的技术逗着对方。“战场”上一片寂静。男生和女生在台下猜测着。忽然,王子辰做了个打拳的动作,王庆伟再也忍不住了,笑出了声。最终,王子辰赢得了这场比赛。
台下的笑声连绵不断,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精彩的内容还在继续。
看来,作文前老师有意识地开展活动,能为学生及时生成丰富的作文素材。学生在体验中观察和感受,在感受中表达和思考,就会有感而发,就会文思泉涌,笔下生花。
2、在节日中找“米”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节日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年中有许多节日:春节、元宵节、植树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不仅都有特定的教育意义,还是作文素材的源泉。
①感恩节
每年到了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三个感恩节日,我都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的亲人、学校里的老师曾关心、教育他们的点点滴滴。然后,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那感恩的实际行动,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回家做一件让家里的妇女高兴的事;重阳节,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为老人服务等;教师节,让学生用行动回报老师。同时,要求学生将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感染着学生和亲人的心灵,又充实着他们的文章,是学生的习作达到“情”与“言”的和谐交融。
②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很多的写作素材。就拿清明节来说吧。我们溱潼的清明节很有特色。在清明节期间,溱潼有庙会、会船节、祭祀、踏青春游等。这时,我总要求学生去逛庙会、观看会船比赛、参加祭祀等,同时让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于是,一篇篇作文就“诞生”了:《孙悟空、猪八戒游度假村》、《会船 • 奥运》、《逛溱潼庙会》……
附学生作文《会船 • 奥运》中的百舸争流片段:
瞧!一百条篙船,三千余名篙手,组成了气势磅礴的篙船方阵。这可是会船节的重头戏。开赛锣声响了,篙手们应声而动,顿时水面上竹篙如林。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似巨蟒入水,篙起篙落,似千军万马掠平川,势不可当,扣人心弦。妇女的划子船宛如只只彩蝶在浪花中飞舞。千篙万桨如千万支鼓槌,在溱湖的鼓面上敲击出惊天动地的鼓点。矫健的身资,敏捷的动作,风驰电掣的速度,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咚!”气壮山河的篙船比赛在观众们惊异的目光中结束了,人们仿佛还意犹未尽,紧紧地注视着波浪未平的溱湖。
③愚人节
愚人节到了。各种趣味事情在大家的“勾心斗角”中出人意料地呈现,孩子和父母、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在无从察觉和小心提防中互动。孩子们一个个用敏感的心注意着,体验着,若能行之成文,往往妙趣横生,千姿百态。
……
“世界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而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这段话是著名诗人歌德说的。他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之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样在作文课堂中才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