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梳理,诗歌教学要关注严谨的思路

诗歌的语言凝练,具有较强的跳跃性,不仅在诗行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显得难以琢磨,每个小节之间与诗歌整体内部,由于语言表达的连续性不够鲜明,读来常有丝虽连,但藕已断的错觉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引领学生整体性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探寻诗歌内在的逻辑联系,梳理出作者缜密、严谨的创作思路,从而为深入细致地体悟诗歌意蕴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教师先是引领学生概述每个小节的主要内容,认识到作者从山河秀丽、物产丰富、民族多样、历史悠久、精神高尚等几个方面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参透这些方面内在的联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设置顺序,可以随机调换吗?在深入思考与调序之后的对比中,学生逐步明晰:这些方面并不是表面上的并列关系,而是环环相扣的。正是壮美的山河孕育了丰富的物产、正是丰富的物产养育了多样的民族、正是多样的民族铸造了悠久的历史、正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崇高的精神。这些维度之间彼此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基础,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在深入关联诗歌内在意蕴时,将学生的思维落实在了言语表达内在联系上,促进了对文本创作思路的整理,为学生学会严谨安排材料,提供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