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品味,诗歌教学要关注多样的修辞

诗歌需要以最简洁的文字传递最丰富的意蕴,抒发最丰富的情感,这就需要诗人拥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因此,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就成为了诗歌创作的必选动作。纵观现代诗歌的特点,诗人经常性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仗等修辞手法,用以生动展现自己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如这首《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中,在每个分写语段的开头都运用了“我们爱你——”的句式,形成了反复之势;在行文列举的过程中,连续运用四句“(  )的(   )”句式,形成排比气势;而前后对仗的语言可谓是比比皆是,形成了诗歌一气呵成的内在气韵。面对如此众多的修辞手法,教师没有一一落实,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深入地辨析,来思考:为什么诗人要选用这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对于凸显诗歌主题与情韵,有着怎样的价值意义?正是这一问题的引领之下,学生充分整合修辞手法、文体特质、表达效果等多个方面,最终形成这样的体认:反复手法的运用,在再三强调之中集中展现作者的浓烈情感,旨在激情;排比句式的集中呈现,主要在于展现这一语段的表达中心,形成表达气势;对仗手法的铺陈,则旨在契合诗歌内在的音律,意在节奏。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则从诗歌的文体入手,了解众多修辞手法与诗歌体裁的有机整合,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