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如松老师,今年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足足有59个年头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事教育工作开始,已经立足乡村在职从事教育工作41年,退休后义务辅导学生17年,他崇高的品德、优良的作风、免费辅导数千学子的高风亮节早已传遍大江南北、田野乡村。

马老师自幼是一名孤儿,在亲友的帮助和老师的关爱下,刻苦学习、自强不息,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大伦初中的一名高级教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本来在2001年退休后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可以安享晚年,但马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关爱留守儿童、用毕生所学回馈社会的初心不改、帮助农村家庭在子女教育与培养上的责任与担当未忘,从退休那天起,就在自己家里,利用简陋的条件,办起了免费的辅导班,义务为乡村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学科指导和思想教育,这一办,就是整整17年了。

在我们广大的乡村,由于留守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又常年不在孩子身边,很多学生在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对课后的学业辅导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有很好的资源,马老师深知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身心成长有多么可贵,对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乃至国家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义无反顾的办起了他的培训班。

由于马老师本身就不宽裕,没有教室,他利用起自己的农家屋;没有黑板,他就把自己的床铺板刷上黑漆来用;没有课桌,他利用自家的方桌板凳....条件虽然简陋,但每逢礼拜天、寒暑假,这里就响起了马老师郎朗的讲课声,成了承载起许多家庭实现希望和梦想的场所。

马老师不仅教书,还承担起育人的责任,针对每一位存在问题的学生,他都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通过个别谈心、家访和家长通电话等方式对学生共同管教,同时还请当地老党员、老军人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他们知道怎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等,通过长期的耐心引导,很多孩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增添了学习的动力,明确了人生的方向。

马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也是他经常教育孩子们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要珍惜和你有缘接触的每个人、每件事。要尽可能多做好事,做个好人,继续发挥余热”。他凭着一颗爱心,尽自己所能,无私地帮助着他所能帮助的每个人。

从马老师的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为人师表、什么是淡泊名利;从他的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德艺双馨、德高望重。我们要向马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