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与成长规律,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手段,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对话、活动、体验中获得发展。当前学校重分轻德,致使很多学生理想淡化,缺乏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教师教给学生都是一些理想的东西,极少涉及到社会生活阴暗的一面,一旦学生走上社会,发现现实与书本上写的、课堂上讲的完全不一样,就会产生困惑与不解,从而造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从而使他们逐渐成长起来。
一、优化德育主题活动
活动只有好的组织形式、明确的教育,才能成为德育的有效方法,才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受益。教师可以举办读书月活动,通过跳蚤市场、师生共读同一本书、书香班级评比、故事大王比赛,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受到浓浓书香的熏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了解姜堰的历史文化,通过查阅资料,开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号召学生向贫困山区同龄学生募捐图书,奉献爱心,以书为媒,传递知识与爱的力量。教师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举办行为养成月,如文明就餐、文明整理、文明如厕等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独生子女多,责任意识薄弱,责任感缺失,教师要通过“大手拉小手”活动,让六年级学生与一年级学生结对,共同游戏、共同值日、共同做手工,帮助新入学学生认识校园、认识教室、认识办公室,了解校园公工场所的纪律要求。这样可以增强六年级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到被信任,从而会不自觉地约束自己,尽力照顾好小弟弟小妹妹。同时一年级的新生感受到自己被哥哥姐姐的照顾,消除了对校园的陌生感。
教师要设计多样的活动,吸引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如在科普活动中,教师要选择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符合的内容,可以是科学知识讲座、参观科技馆、科技小制作。教师还可与学生一起开展“制作水火箭”、“鸡蛋撞地球”等活动,让学生边听边做,兴致盎然。教师还可与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环保服装”,让学生充当小模特,让他们充满自信地走上T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也能将“变废为宝”的理念植入他们的心中。
二、建立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
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德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根据德育目标制定不同年级的学生道德行为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学校要通过封闭式的团体辅导训练,让广大教师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教师要积极探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科学的教育模式,开展团体辅导训练营、植物园团体春游探索等活动,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还要开展学科渗透课、心理活动课,让学生得到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之中。教师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将德育教学加入到评定系统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亮点,定期对班级的学生颁“星”,如进步星、读书星、劳动星、环保星、小歌星、助人为乐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特长。教师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向学生明确犯错要承担相应责任,接受相应的惩戒,要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班级可以通过“提示卡”,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的错误、错误的后果以及改正的措施。
四、“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
学校与家庭应该联手,有效合作、有效补充、相互配合,让学生得到良好地发展。学校要通过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自己子女的水平,让他们掌握与自己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班级要通过开设德育主题班会,成立“家教会”,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教会”与学校之间形成通畅的网络,促进教育理念的交融、教育资源的共享,让学生享受到“适切”的精彩,家长也能体会到教师的不易,更能理解、配合教师的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学校要积极开展工作实践活动,将家庭、学校、社会联系一起,可以通过午间伴读活动,每次请4名左右的家长带领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亲子阅读、计算、户外运动、游戏、绘画;可以开设家长讲堂,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邀请8名左右的课堂观察员进入课堂,观察各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与教师进行集体教研,交流学生的学情,提出改善的建议。学校还可以举办校外实践活动,通过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中队会进行红色之旅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游览活动了解家乡之美;培养学生爱家长的意识,通过采摘、心理沙盘体验等活动,促进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通过去贫困地区的学校进行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的献爱心精神。
总之,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做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