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上工作岗位,从教十三年,担任十三年班主任,我一直恪尽职守,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把爱铭记于心,细心关注每位学生的行为,赢得了同仁的好评、家长的信任、学生的尊重。在教学工作和德育管理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言传身教,榜样为先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指路标,学生会朝着你指引的方向前进,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进入了学生的视线,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平时的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践行德育育人的新方法,新思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我见到纸屑就随手捡起,我所带的每一个班级都是温馨、整洁的;要求学生之间和睦相处,我能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主动帮助别人;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学习,我努力做到了认真教学,做事。教育教学中,我坚持认真钻研业务,上好每一堂课,全身心地去教好每一位学生,教学水平一直领先。我也很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多篇教学论文、德育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多次参加基本功、优质课竞赛荣获一、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是我从师的目标,面对成绩我对自己一次次的鞭策和激励,我始终相信:只有先成为优秀的自己,才更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二.渗透德育,弘扬美德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作为班主任,兼教《道德与法治》,我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重要,无论是班会课还是品德课的教学都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例如:我在上《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课时,针对学生存在的撒谎不守诚信的现象,通过“琐事点评”“故事引路”“不守信的危害”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根本的道理;开设《伸出爱的手》一课时,让学生通过“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向残疾人伸出关爱的手;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引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通过查阅资料,开主题班会等促进学生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还在班级中举办行为养成月,如文明就餐、文明整理、文明如厕等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学过程千变万化,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利用漫画、小品、音乐、诗歌、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关爱学生,成为知己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己,亲近他们,他们也会乐意听我的教导。刚接管这个班时,学生的习惯不太好,自由散漫,群体中特殊的孩子比较多,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比较多。我知道教这样的班注定很吃力,然而努力把学生带好才是我的工作使命。面对这些不良习惯的学生,我没有劈头盖脸地批评他们,而是静下心来,耐心寻找工作的突破口。看着这一张张无辜可爱的脸庞,我明白了:这是一帮缺少关爱的孩子呀!我从这些孩子的身上仔细观察到,努力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小宇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多年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上课好动不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为此我费了好大的心思,多次找他谈心,帮助他明确学习目标,完不成的作业找时间我陪着他完成,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坏毛病改掉了不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小红是个孤儿,母亲弃家而去,父亲因故去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奶奶身患残疾,行动不便,家庭收入仅靠爷爷打一些零工维持,作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惦在心里,主动联系学校领导,尽力帮助这个孩子解决她所面对的困难,精心研究并制定了爱心帮扶计划,从思想上引领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上给予她一些帮助,给她买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周末有时带她到我家中玩玩,学习中指导她查漏补缺,不懂就问,经过一学年的跟踪帮扶,这孩子变得开朗多了,希望她能够在校园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将继续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德育管理,我都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进去,我会用实际行动展示:只有爱岗敬业,具有高尚品德,把爱都奉献给学生,才堪为人师表,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得到广大师生由衷的崇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