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形成,让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名篇佳作,汲取更多的知识养料。群文阅读,从“单篇”走向“群文”,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加强课内外资源的融合,迈向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提升了语文阅读的效率。群文阅读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能让学生在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中实现自我成长。
一、明晰目标,提升能力
在群文阅读实践中,部分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的阅读时间短,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阅读不尽如人意。教师应明确学年目标,然后分布到每个单元,细化到每一节中。教学目标要根据学情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要深入挖掘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不盲目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品德教育,而将语文课上成德育课,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要避免无具体目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自顾自玩的现状,应着重点培养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师要善于选择阅读材料,可以从课内选,可以从课外选,出可以从网上搜集资料。如在古诗词教学中,送别诗有《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等;山水诗有《望庐山瀑布》、《江南春》、《钱塘湖春行》、《登鹳雀楼》等,教师要有意识地搜集一类文章让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不同阶段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从书写背诵到理解记忆,再到听说读写训练。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趣味性、探究性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渗透一定的写作技巧。教师要让学于生,放手让学生进行阅读,引学生融入角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阅读的效率。
二、内外融合,拓展视野
教师要安排学生查阅资料,阅读文本,扫清生词障碍,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再寻找同类的作品进行阅读,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文章的理解更具层次性。在群文阅读时,教师要推荐一组文章来阅读、分享,能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群文阅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选择文本的时候要考虑文本的难度,不能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要对文本进行合理地组合。教师要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要让学生学会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去阅读文本,要勾画出其中的关键词,如在阅读记叙文时要勾画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并将它们组成一段完整的话,能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写作技巧,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合作运用,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三、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教师先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地整合。如在苏教版五下第五单元以“亲情依依”为主题,《爱如茉莉》以朴实语言让学生感受到真爱如茉莉一样发出清香,看似平淡而真切持久;《月光启蒙》通过回忆童年母亲唱民谣、唱童谣、讲神话的故事,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我和祖父的园子》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亲情,说说这几篇文章分别写了什么?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篇?找出其中动人的语句,并说说表达了怎样的亲情?读《爱如茉莉》,揣摩细节,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爸爸妈妈了无痕迹的真爱。读《月光启蒙》,通过词句的评析获得情感的体验,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自读《我和祖父的园子》,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童年生活中的乐趣。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还要善于将教材内容与教材外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以一篇带动多篇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具体情况去网上查找《水浒》片段,让学生了解北宋末年一百零八条好汉梁山泊聚义的故事,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选择内外结合材料时要关注学情,因情施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会感悟。如果教师选取的文章过于深奥,学生难以理解,就会导致很多学生畏难而放弃阅读。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的时候,要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基于“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基础上选择群文阅读的内容,由浅入深地开展阅读,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的视域得到拓展,会融入自己的理解,产生很多的感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与同学进行分享。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他们交流阅读体验,进行情感的交融、思想的交汇,促进自己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教师既是群文阅读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生生讨论的聆听者,要树立生本理念,要敢于放开学生的思维,加强课内外资源的融合,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中培养兴趣、开启思维,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