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雨,女,9岁,小学四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平时很少说话,不愿与人沟通交往,在学生之间显得不合群。老师想跟她谈心,了解点情况,她就是不开口,还经常哭鼻子。上课老师提问题的时候从不举手,脸红、害羞、很腼腆……她的作业总是比别人做得慢,质量也不好。小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上的挫折,又由于同学们不喜欢和她一起玩,便产生了苦闷、忧郁的情绪,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产生了自卑心理。据了解其父母都是农村人,长期在外打工,很少过问到她。平时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和老人缺少沟通。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
为帮助小雨走出自闭、自卑的心理阴影,我决定给她更充足的“阳光”,希望她能“有点阳光便灿烂”。
1、针对自闭倾向,我采取以下措施:
①为其指定无话不谈的朋友、学习伙伴与生活伙伴,把班中最热情的小丽换成她的同桌,以此来感染她、带动她。课上分组学习时,让他们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课后让他们一起玩耍,成为无话不谈的玩伴。为了让她能够向同伴倾吐心声,我要求那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经常向她说心里话。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小助手告诉我,她终于敢开口跟她们聊天了。
②要求家长经常与其交心。我写信给她的父母,要求他们经常跟她通电话,询问她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她好好学习,多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同时,我也要求她有什么困难或苦恼向老师提出,老师一定会尽力帮助她。
③开设“无所顾忌”信箱。要求学生有什么苦恼直接向老师倾吐,特地关照她,只要有话要对老师说,都可以通过写信等方式向老师说。每次来信,我都及时给她回信,鼓励她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针对自卑倾向,我采取以下措施给她以自信:
①提供机会,创造成功,强化其自尊心。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不良的心理品质,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与品质做出偏低评价的一种自我意识。平时课堂上,每有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每每回答对了,我就当着全班同学面加倍的表扬她,并鼓励她要经常这样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逐渐增强她的自信。结合学校开展的“星光灿烂好少年”评比活动,只要发现一点点的进步,我就在全班进行表扬,并发给她一颗“星光灿烂好少年”星贴。课后我常抽出时间对小雨进行单独的课程辅导,改进她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每次提高后,我都用积极的语言赞赏、肯定她,并引导她纵向和自己过去的成绩相比较,使他在每次考试中都获得成功的幸福体验,从根本上大大消除她惯有的自卑心理。
②提供经验,树立榜样,增强其自信心。小学生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平时找她单独谈话时,我常给小雨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范例,引导她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她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让她了解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但他们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了自我,要相信自己能行。
③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其自卑心理。爱是陶冶学生积极情感的道德力量,关爱能给人自信和勇气,关爱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就意味着用心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更渴望受人尊重,更希望得到师长和同学的赏识,他们有着十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希望与人沟通,希望与人交流。所以我想方设法让小雨能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我要求班干部带头主动和她一起参加各类班级活动,让全班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关心她、接近她,让她体会来自班集体的温暖。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小雨在和伙伴学习、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和同伴相处、合作,她的性格不再孤僻,不再自闭,变得开朗多了,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她在平等、自由的伙伴交往中,交往能力、集体观念、自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卑的心理也逐渐消除。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更有进步。
由此,我以为:要转化带有自卑、自闭心理障碍的学生,重要的是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鼓励和自信,让他们体会家庭的温暖,让他们享受同伴的关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幸福,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自己也能行。最终消除他们的自闭、自卑的心理障碍,走出不良人际关系的束缚,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