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和17日的研修活动刚刚拉下帷幕,上课的7位老师给我们呈现了7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本次的7节课里有一节绘本课,四节第一课时的新授课,两节第二课时的语法课。我从这七节课里看到了放飞的思维,学到了教学的方法,也看到了自己平时也会有的一些失误。

先说说张丹老师的这节绘本课,它是针对一二两单元的复习拓展,选材和教学辅助手段都是比较新颖的。张老师采用Jigsaw reading的方式,串起整节课,Picture in picture(画中画)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对希沃电子白板软件的使用也非常灵活,课堂中大量使用的“Spot the differences(大家来找茬)”活动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们和听课老师的目光。学生在张老师的课上学到了关注细节,关注事件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唯一让我比较疑惑的一个地方就是,本课的定位是一节复习课,是否应当更加注重语言的输出,比起仍然牵着学生一步步往前走,是否应该更多的放手,让出更多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输出的空间。

上新授课的几位老师上的都很实,学生反馈也都很不错,但也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时间分配的问题,这也是我自己平时上课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个难题。读前环节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为宜,不然就会拖沓、头重脚轻,甚至拖堂。许斌老师这节课有其独特的魅力,老师从口袋中掏出的礼物让孩子们期待无比,配合的很积极。我觉得这是一个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契机,可以引导学生说”Thank you.”并结合第五单元学习的评价用语询问孩子对这份礼物的感受和评价。此外,我觉得,拓展环节孩子们送礼给Uncle John可以不必局限于只解决送什么,这个情景完全可以利用起来编个小对话。肖晓老师的这节课备课比较充分,几乎面面俱到,有新颖的魔方导入,有完整的情景和主线,有朗读和字母书写的指导,唯一缺憾的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在表演环节纪律有些失控,我的建议是,把本课的评价手段用上,在表演之前就告诉孩子,观众应该倾听,纪律好的小组也可以加分。另外,评价手段应不局限于某一环节,而应贯穿课堂始终,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样更能激励孩子整节课都拿出最好的表现。叶艳老师的这节课教的比较实,学生掌握的非常好,她的教学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学目标里要求的内容,可以看出平时的教学基本功非常的扎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留意了一下时间,超时了19分钟。如果从减负的角度来给出建议,我觉得Story time的教学目标可以降低一点要求,能读懂课文内容并初步表演即可,is/are可不作为重点反复强调,板书也可以简化些,留下句型和五官词即可。唐继新老师的这节课是五年级的第八单元的新授课,课文容量比较大,这样的课上起来会比较费劲,如果能布置预习作业,把读的难关放到课前攻克,会轻松很多。文本围绕“圣诞节”这个主题,四个段落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圣诞节前的准备工作、圣诞夜的活动和圣诞节当天的活动,教师可以对孩子多点自信,第一段带着学,第二段半收半放,第三段完全交给孩子去思考和合作学习。

两节语法课属于同课异构,各自都有不少亮点。唐丽芳老师用Mr Pig和它的三家店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卫海霞老师结合快要到来的圣诞创设语境,她们都围绕价格展开教学,各自设计活动。唐老师设计的善计数、记得牢、会说道、服务优整体性更强,卫老师在表演时未拘泥于文本,补充了“如果你可以加入价格询问可得三星”,使得卡通故事更丰富完整,评价也更有深度。卫老师设计的拓展环节我非常喜欢,承接上文卡通部分Bobby送Tina礼物,这里这个Tina为Bobby选择礼物的环节从人文上讲回馈礼物是一种文化熏陶,从语言的工具性讲,语境自然真实不刻意。对卫老师这节课,我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Cartoon time作为一个简单的趣味小故事,我们不需要像语篇那样处理的太过细化和面面俱到而使小故事失去趣味性。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优点就会有缺点,正是缺憾让我们走得更远。以上是我听完几节课之后的课之后的思考,不到之处希望能得到导师和各位老师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