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粹浸润心灵 象棋传承文明
姜堰区东方巴黎城小学 钱敏
2015年5月,我校“诗意精神观照下的象棋文化建设”成功申报为“江苏省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学校以此为契机,优化文化环境,着力课程建设,打造行动项目,完善评价体系,以期实现“激发兴趣提高棋艺 培育棋品 传承文化”的棋育目标。
一、课程立体化
为了增强课程的适切性,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长、成功的机会,学校外借区域资源,内整课程资源,升级“中国象棋课”,形成“中国象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立体的课程,变枯燥的棋艺训练为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变单纯的象棋博弈为积极的象棋文化传播。
1.规范化的弈棋课堂:成立“中国象棋教师工作室”,制定《中国象棋课程标准》,升级校本教材,双线并行(以培养“棋艺”和“棋品”为两条轴线),三维同构(“弈棋与人生”、“棋规与棋艺”、“实践与探索”三维一体,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形成体系,指导教学。一周一节,列入课表,纳入考核。低年级为起步阶段,外聘名师授课,保证走稳、走正第一步;中、高年级为发展和提高阶段,由校内专职教师上课,力求走实、走好每一步。
2.课题化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以“探究中国象棋博大文化”为主线,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走近象棋,在研究中亲近文化。
3.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以学生兴趣为前提,在“快乐周五 多彩社团”中开设“象棋手工创意坊”、“象棋文化吟诵吧”、“象棋电子小报编辑部”、“象棋精英训练营”、“象棋文化小小研究院”等活动项目,让象棋活动多形式开展,使象棋文化全方位渗透。
4.主题化的节日活动:象棋是国粹,源远流长;传统节日,绵延千年。我校围绕中国象棋,把传统节日做成主题性活动课程,自成体系,全校参与。同时,我们将这些节日活动编成朗朗上口的《节日活动歌》,编入《象棋文化吟诵手册》,供学生们吟诵。
节日活动歌
走亲访友过春节,象棋高手来寻访;
棋语灯谜闹元宵,棋里棋外话清明;
粽香棋趣过端午,闻桂赏菊游棋园;
重阳又是敬老节,老少弈棋乐融融。
5.常态化的赛事活动:每天中餐后半小时是学生自由对弈时间,棋吧里、操场边、教室里随处可见学生摆棋对阵的身影。每周一残局,每月一对抗,每学期一游考,进入常态,成绩均计入“东黎之星”电子评价系统。
二、活动项目化
配合立体化的课程,学校推出“六大行动计划”,分别是:了解中国象棋名人轶事、探究中国象棋博大文化、进行中国象棋文化创意、寻访身边中国象棋高手、参加中国象棋比赛活动、传播中国象棋国粹文化。每项行动都配有“行动指南”,供学生自由选择,自行申报,自主行动。
同时,为了落实“每天进步一点点 让成长看得见”的理念,学校一方面编印了人手一册的《东黎帅娃——中国象棋综合实践活动手册》,让学生从“我的行动”、“我的收获”、“我的感言”三方面记录自己的“六大行动”;同时,利用电子书包,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通过拍照、录音、视频等方式,见证每一个孩子的行动,记录每一个孩子的进步。
三、评价多维化
本着“把评价的视野打开,让激励之光照耀每个学生”的理念,学校设计了多维评价体系。从“棋艺棋品”维度,学校推出“东黎之星”星级评价,将学生在弈棋课堂的综合表现分和各级棋赛成绩分累计后进行星级评价,颁发证书;从“传承文化”维度,学校整合“六大行动”,细化要求,制定标准,推出“中国象棋文化使者—中国象棋文化大使—中国象棋文化特使”三级评价,从“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社区点评—学校定评”五个层面进行;从“家校共育”维度,学校推出“东黎棋韵家庭”评价体系。
一年多来,“诗意精神观照下的象棋文化建设”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校的精神特质,让美丽的校园多了灵动的诗意,多了宁静的祥和,多了厚重的文化质感;“大行棋道棋乐融融”的氛围正在改变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学生多了文雅之气,教师多了优雅之姿,说素雅的棋语,有缜密的棋思,品高雅的棋韵,享闲逸的棋趣,炼端正的棋品,修高贵的棋心,让“温文尔雅”成为东黎师生的特殊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