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也很烦。他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正等着他。

“爸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爸,您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您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儿哀求道。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二十美金!”

“哦,”小孩儿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爸,可以借我十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睡觉去!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儿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心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孩子的房间:“你睡了吗?”

“爸爸,还没有,我还醒着。”孩子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应该发那么大的火――这是你要的十美金!”

“爸爸,谢谢您。”孩子高兴地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不解地问。

“因为原来不够,但现在凑够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现在有二十美金了,我可以向您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

    

    再一次仔细用心地阅读完这篇文章,依然让我思潮起伏。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慢慢积攒10美金并向爸爸借了10美金,终于凑够了父亲一小时赚的20美金,恳切地向父亲买一个小时,好让父亲早点回家陪他一起吃一顿晚饭。

    也许,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个5岁的孩子的所作所为显得十分的幼稚可笑,因为没有任何人会愚蠢到去用金钱来买别人的时间,来吃一顿微不足道的晚餐。可是这种幼稚是不是更   说明了孩子的天真与诚恳,更能体现出孩子对亲情的渴望与拥有。

    我们不能否认,我们这些大人,为了孩子以后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优越生活,在孩子的童年时期拼命地努力赚钱。是的,金钱是重要的,可是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对于孩子而言,那就是亲情。

    庆幸的是,文中的孩子和父亲是生活在一起的,可我们那些留守儿童呢,当他们思念父母时又该向谁诉说呢?诚然,我们老师会关心这类孩子,我们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台账,对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并给予适当地帮助。这样足够了,远远不够的,父母是不可替代的。贵州毕节留守儿童之殇给了我们重重一击。这个社会的负面新闻实在是太多了,这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让我们在悲伤之余,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命教育之课。也许,一周一次和父母的电话联系能帮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许,孩子跟随父母工作的城市去上学能解决问题;也许,社会上的各种关爱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正能量;也许,还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