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不过只有这些日子。”这是《无问西东》中梅贻琦对吴岭澜说的话。
忙碌的我们经常自问,我们到底为什么读书。答案五花八门,见解各有不同,但是八十年前的西南联大师生,却给出了与周恩来同志相同的答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偌大的中国竟容不下一张书桌。梁思成夫妇在昆明设计建成西南联合大学校舍,在这西南边陲的小镇,师生们竖起小黑板,坐在漏雨的茅草教室里上课,雨声太响,老师用手语讲授;防空警报响起,他们拎起教具躲到山洞中继续上课,不顾头顶不时呼啸而过的战机。他们时刻准备着转换下一个教室,但始终坚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所临时组建的大学,在最艰苦的时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更有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捍卫着祖国的山河。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这一批00后的学生,在祖国的日益强盛已让世界瞩目的今天,我们对于学习的目标不能失去前辈的初衷,先辈们用鲜血打下的江山,我们更要用心去维护,殊不知学习就是为了强盛祖国,和平强大的祖国就是我们的生存之本。
若是无目的的忙碌,则是一个无目的的成长;无目的的努力,则是无目的的追寻一个无目的的将来。而读书的最初目标,则是为了中华的崛起,我们必须坚信,就像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一样。他们抬头仰望的那片天空是灰色的,飞满了战斗机,但他们心中有着努力的方向,他们的内心是坚定而自豪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需要树立的信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们应该为之奋斗终生而不悔的信念。像那些战乱中的学生们一样吧,守着最初的梦想,在最好的年岁,不负芳华、无悔青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