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种可能性的艺术。好的教学,就是把学生最好的一面发掘出来、激励出来、开发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之前预先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思想、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对学习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这就是学情。分析、了解学情,从学生的立场、学生的视角去设计教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生本理念,引领学生开发自己,成就自己,从而也开发了教师自己,成就了教师自己。
下面,我先讲一个自己亲历的教学故事吧。记得有一次参加全区英语教师基本功竞赛之课堂赛课之前,我忽发奇想,邀请了本班学生来谈一谈他们对本课的教学有什么想法,因为这一课还没有学习,结果孩子们提出了很多令我想不到的地方;然后,我又邀请了六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谈,这些孩子已经学习过,他们提出的思路又截然不同。结合两个年级孩子的想法,认真分析了学情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那一次,我获得了一等奖。根据那次的经历,我写的一篇文章也发表了,其主题就是要了解学情,顺应学情,因学而教。
了解学情的方式方法很多,我上面讲的与学生谈心就是方法之一。我们还可以采取调查法。目前,数学教学中流行的导学单,其实也是了解学情的一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来了解学情。再举个例子,目前,一年级新生普遍学习过汉语拼音,三年级学生暑期补习过英语,这样的学习我们可以称之为先期学习。课堂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的这种先期学习,我想,也应该是学情分析的一个方面吧。
学情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能更侧重于知识方面,个人觉得,学习习惯、学习情感、学习方法等方面也要兼顾,如此,才是全面的学情分析,才能起到学情分析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