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入作文天地的关键一步。引导得当,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写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反之,学生反而会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和抵抗、反感的心理。怎样跨出这一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对儿童头脑、双手等的“六个解放”的思想对我们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有着很好的启示,我们只有把孩子带进“生活”、带入“社会”,让学生全身感官动起来,解放大脑,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做到有话可写;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善于表达、敢于展示,才能做到说与写的有机结合;最后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正真动起来、写下来,让所想所说在笔尖流淌、跃于纸上,呈现出孩子的最美姿态。
一、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学会“想话”
学生要学会学生写话,首先必须有话可写,低年级学生无论是知识的储备还是生活经验的储备都极其有限,因此常常会出现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解放学生的大脑,发挥低年级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让学生先学会“想话”。
1. 字词训练,点滴积累
儿童通过写字练习,逐渐能认识并正确书写写所教过的字,在指导学生写字后,我总是鼓励学生为生字找几个好朋友(组词),接着让孩子们试着用这些词语练习说一个短句或者一句话。等孩子们渐渐熟练了,我便要求他们用上课文中的一些好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教“字”时,孩子们组词“写字”,有学生造句:“小明在教室里写字。”我便追问问:“小明是怎么写字的?字写得怎么样?好不好?”聪明的小朋友便知道了,他们说:“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写字,他写的字真漂亮啊!”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孩子们都很欢迎,也能够很快接受所学,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词汇量得到了提高,完整的句子能经常从他们脑海中闪现。
2. 图片引领,实物开道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图片、实物的示范作用,让孩子看一看、问一问、摸一摸、尝一尝,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带领学生从教室里走出来,到校园里、大自然里、田边去走一走,看一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自己去观察,用自己的小手去触摸,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
如苏教版第四册练习六的“说说写写”中安排了“我喜欢的水果”这一内容,教者课前让学生带来各种新鲜的水果,先带领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看一看样子,摸一摸手感,闻一闻气味,尝一尝味道;然后通过课件及交流的形式说说描写水果形状、颜色、味道的词,教师相机罗列相关词语,引导学生朗读积累;接着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语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水果,比一比谁介绍得让人流口水;最后进行写作指导。整个流程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更为学生提供了施展各项才能的舞台,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想说、善说。
3.活动依托,触摸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之余,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其中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说话写话资源。 我鼓励学生在班上利用废旧瓶子种植花草,每天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浇水晒太阳,那一抹抹鲜活的绿色,那一个个细心呵护花草的身影,那一句句充满童真好奇的话语,成为我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天,我带着带孩子们在操场放风筝,在校园里看桃花,在竹林里找竹笋;夏天,我们一起在梧桐树下听鸟鸣;秋天,我们一起到校外的开心农场挖红薯,收玉米;冬天,我们一起感叹门前那棵歪脖子松树的苍翠。;家长会上,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水果拼盘;儿童节,我们一起在教室聚餐。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体验着成功和喜悦,彼此诉说着自己的见闻,相信这些多彩的活动一定在孩子们脑海中、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二、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乐于“说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写话兴趣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原动力。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相对薄弱,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写话有畏难情绪,兴趣性很淡薄,因此,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对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尤为重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写话兴趣的培养,可以先从说话训练着手培养:
1 情境创设,学会说话
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低的主要原因是识字量少,言语水平不高,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去,更不知道如何去写,陶行知认为,生活及教育,教育及生活。教者应拿活的东西、活的环境去教育学生,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感受,再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让他们有话想说,有事可写。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游戏、表演的教学模式来创设说话的情境,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游戏和表演来解除学生说话时的恐惧羞涩心理。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时,教师模拟旅游活动,让全班学生当旅游团成员,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教师给“导游”戴上一顶旅游帽,一个无线扩音话筒,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要“导游”把课文改变成导游辞,指着投影屏幕上依次出现的景色,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同学们还可以以旅游团成员的身份向“导游”提问题,由“导游”解答。如果“导游”答不出,也可以请老师或能回答的同学作答。这样的课堂表演,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在内化课文语言的同时,根据表演的需要,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的表达,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又如我在在执教《狐狸和乌鸦》一文时,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学生认真读书之后,老师请两位位小朋友分别戴上乌鸦和老虎的头饰。)
师:其余的同学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乌鸦应该怎么站,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
生:乌鸦在树上,狐狸在树下,因为书上说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他找了很久没找到,肚子饿得咕咕叫了。
生:狐狸找吃的要到处找才行。
生:图上画的狐狸在树下,乌鸦在树上。
师:瞧我们的小导演们读书多么认真啊!咱们教室里没有树,就用个小凳子代替吧。大家说乌鸦应该怎样站在树上?面带什么表情?
生:叼到肉之后站到树上,脸上一定是非常得意,很高兴。
师: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第1、2、3小节,由这两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
(一生朗读,“狐狸”在教室里东张西望找吃的,“乌鸦”在地上找到肉之后高兴地飞到了“树上”。)
师:(问“狐狸”)你找什么呀?(找吃的)找到了吗?(还没有)饿不饿?(捂着肚子说,饿)(众哈哈大笑)
师:同学们,不,各位导演们,对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意见吗?
整个表演过程充满了童趣,让孩子们在体验中理解课文,当最后说说学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学生马上说出“狐狸的话都是假话骗人的,不能轻易相信!”“乌鸦太笨了,几句好话就把它给骗了!”整个教学显得很自然,一切顺理成章。
在情境表演中,每一个孩子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大脑、双手、小嘴巴得到尽情的解放,能够不由自主地观察,津津有味地讨论,轻松、流畅地大胆地表达出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所思。在不知不觉中收集了写话的素材,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2 复述故事,善于说话
童话寓言故事一般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富有情趣,语言也通俗易懂,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还可以适时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每篇童话故事教完后,可以先让学生顺着黑板板书的提纲自己练习讲故事,然后同桌同学互讲,最后到讲台前讲给大家听,开展“故事大王”演讲比赛,并力求语言准确,表达生动,态度自然。讲完后, 组织学生评议,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和归纳。课后,还要布置学生尽量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善于“写话”
培养儿童的写话能力,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进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实践,来提高学生写话水平,让学生善于写话。
1、表扬激励,激发写话的兴趣
写话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是培养学生写话兴趣的有效途径。写话训练才刚刚开始,由于低年级小朋友词汇量小,又没有什么写作的经验,有的只能写一两句话,错字却很多,有的写成了流水帐……可这毕竟是学生一生中写作迈出的第一步!如果他们踊跃尝试、大胆表达后的辛苦作品却被老师改得体无完肤,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从而失去作文的兴趣。所以,我认为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该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帮助,才能消除学生对写话的恐惧,增强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诱发学生写话的动力。在学生的写话中,对于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我总是画一朵小红花或是一个大拇指给予鼓励表扬,孩子们每每看到总是惊喜万分。我想只有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2.插图观察,进行写话的迁移。
观察能力在整个人的认知能力中占据重要地位,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上都配有很多优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我觉得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应用书上的插图或有关的挂图,指导儿童看图后系统地讲出图上的故事,然后写下来,成为有组织的短文,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儿童做起来很有兴趣。例如在一年级第二册中的课文《识字1》中配有一幅图,图上画了很多有关春天的景色,我指导孩子们练习说:“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而且用上优美的词语。”由于画面中的一些景色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所以孩子们说起来都很轻松,有小朋友说:“柳树发芽了,春风轻轻地吹着,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我追问:“像什么呢?”底下七嘴八舌:“像小姑娘长长的辫子。”“像长长的手。”“像小朋友在跳舞一样。”我想,孩子们更乐意去表达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并不是每一幅图都要让他们练说,必须注意图上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有个别生字词不会写的,鼓励他们用拼音字母代替。儿童在写话中,往往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仿写课文,激活学生的灵感
初学写话时,学生的接触面并不广,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课本其实是很好的一位老师,孩子们能够从课文当中学到非常多的好词好句。实践证明,培养他们仿照课文进行写话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例如,读了《看菊花》后,就叫儿童学着写:“学校里的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很好看。”“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公园看桂花,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我经常告诉孩子们,课文中的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拿来用在你自己的文章中。在学了《春到梅花山》后,让孩子们学着写《春到桃园》、《春到野外》、《春到油菜田》;学了《北风和小鱼》后,让孩子们学着写《北风和腊梅花》、《北风和青松》;学了《中国红》后,孩子们开始学着写《秋天黄》、《春天绿》。一次次的仿写中,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了文章的快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4.续编故事,插上想象的翅膀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童话故事,如《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等等,这些这些童话寓言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的结局一般都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每当讲完之后,学生的思维往往还都停留在故事结局上,每当这时,我都会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讨论交流,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续编故事,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了、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有效培养,积累相当数量的童话寓言故事后,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经验,对文中人物进行合理想象,编出一个个稚嫩而充满童趣的故事。如我教完《狐狸和乌鸦》后,让孩子们想象;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一块肉站在树枝上,狐狸经过时又发现了,这一次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然后再引导他们写一写《乌鸦被骗之后》;又比如在在教完《青蛙看海》之后,我让孩子们思考:青蛙和小松鼠到达山顶后,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青蛙会对小松鼠说什么?怎样说?小松鼠又会说什么?孩子们轻轻松松就写来了《山顶》。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把孩子们的童话故事以班级小报的形式打印出来,在学生间相互传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学习,对写话的兴趣大大增加。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拓宽写话教学渠道,提高学生写话水平。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写话的题材,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要我们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捕捉住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用心去体验去感受,教会学生“写什么”,也教会学生“怎么写”,写话就会悄然融入学生的生活,并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也一定会在求真求实充满趣味的训练中逐步学会表达自己,发展自己,创造自己,写话也终究会成为低年级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