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个课题显得越发突出,更加重要。为了将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笔者尝试了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激趣引路,构建有效课堂 激发学生潜在的内驱力非常重要,学生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谷,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也只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笔者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构建有效的课堂,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尝试设计了“互动列车”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中经历“新鲜→享受兴趣好胜接受挑中战尝试与探究成功获得成就感”的心路历程,内心不断欣起情感的波澜,与文本知识产生共鸣,与学生的童心发生共振,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本知识的深层主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了有效的教学课堂。

凸显主体,促进有效学习 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关键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因此,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教学是有效课堂的重中之重,老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态,让学生独立思考甚至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探索、思考,让学生们在无拘无事的争论中交流思想,碰撞思维,启迪智慧,解决疑惑;让课堂成为学生们成长、发展的“舞台”;让学生课课有得,人人有得。

探究教法,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除了学生主体的有效学习外,教师的有效教学也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课堂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在教法的选择上,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与教材的内容和谐,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立足学生的相匹配。这样的教学简单明了,有效性强。

多视角反思,提高有效性 反思能使人进步,能使自己的教学逐步升华,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过去的教学活动过程做出反思。从课堂学生的精神状态、互动过程、作业反馈,甚至学生表情中去反思这堂课比较成功听地方要在哪儿,值得探究的地方在哪儿,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性。同时,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并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也学会自己反思学过的知识,有条理地去整理、回味当天学习的知识,抓住知识的落脚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学会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最终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