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班级种植区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孩子认识自然的最佳途径,它为孩子提供了每日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的机会,不仅能让孩子开阔视野,还能激发其好奇心。

我们的故事要从一本绘本《花生你从哪里来》说起,在师幼共读过程中,孩子们对花生的兴趣浓厚,对花生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于是我们的课程开始了。

课程目标

1.通过多种感官,认识花生的主要特征,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品尝花生,体验集体分享的乐趣。

3.依据花生的形状,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第一章、初遇花生

关于花生我想知道

诺诺:花生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轩轩:花生的果实藏在哪里?

欣怡:花生的叶子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

东东:花生可以怎么吃?

昊昊:花生会开花吗?如果开花是什么样的?

认识花生

基于孩子们对花生的好奇及探究欲望,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认识花生》,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结构及其营养价值。

花生大调查

根据已有生活经验,邀请家长带领孩子从花生的种类、花生的生长过程、有关花生的食物、可以用花生来玩什么游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活动,通过交流、记录,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并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分享,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奠定基础。

科学《沉与浮》

通过好玩的科学小实验《沉与浮》,孩子们探索出了原来花生仁是沉在水底的,而整颗花生居然是浮上来的。

快看快看,我的积木浮上来了,花生仁沉下去了。

为什么我的花生是沉下去的。

因为积木、木块比较轻,所以会浮上来,而花生仁比水的密度重,所以会沉下去。整颗花生密度又比水轻,所以会浮上来。

 

小结:在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花生的种类、花生的构造为接下来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寻花生制品

瞧!孩子们在超市里找到了花生牛奶、花生酥、花生糖、花生饼干等一系列有关花生的食物,开心极了!

教师反思:孩子在观察、比较、记录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花生的兴趣,还初步了解了花生的种类、颜色、大小、形态等,获得了初步的科学经验和自主探究的快乐。

第二章、种植花生

如何水培花生?

俊俊:老师,我们怎么水培花生呢?

媛媛:我们可以上网查查,我哥哥每次遇到不知道的问题都是上网查的。

于是带着“如何进行水培花生?”这个疑问,大家一起通过网络途径查阅,了解水培花生的方法,获得相关的生活知识经验,并决定按照查阅到的方法进行实践。

水培花生需要什么?

根据网上查询到的水培方法,孩子们一致认为水培花生需要容器、花生仁、水,他们从家带来废旧塑料瓶以及花生仁进行水培花生实验。

花生仁

如何保留生长过程?

一段时间后,花生冒出了白尖尖,孩子们意识到花生长大了,如何让花生的生长过程保留下来呢?

自制记录本

孩子们想到了自制记录本,尝试用多种形式,记录花生的生长变化。

教师反思:在水培花生的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他们一直关注着花生的生长。从最初的设想到动手实践,幼儿在积极思考着每一步,在实践中体验失败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