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如今的这种知识高速发展的时期,成功的教师不是单单的把每个学生教的都考一百分,而是要他的学生个个都有创造性思维。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说这些习惯都要在幼儿园里慢慢培养。今天就浅谈一下如何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精心选材,以各种新颖的语言表演形式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1.绘本阅读: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主演的一部电影,绘本的图画唯美,充满情感;绘本的文字优美,充满旋律;绘本的故事新奇,充满幻想;图画和文字共同表现一个主题,互相交织着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视觉影像。绘本作为学前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广泛使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更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绘本《逃家小兔》,我们单单的欣赏着它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当请大班幼儿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它们可能在说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厉害了!”“她们是不是在这里等谁呀?”……幼儿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么一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虽然此时的想象漫无边际,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大胆地想象着。
    2.由于幼儿身心特点的原因,他们每天在课堂学习的时间少,单凭课堂上利用教材来训练创造思维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利用课外各种机会来启发幼儿进行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教师要寻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像小动物、花草、颜色鲜艳造型美的工艺品,变幻不定的云彩、自然景象……指导幼儿观察它,激发幼儿去探索这些事物的奥秘,讲述他们的想象。

如有一次,正直秋天桂花开了的时候,我和小朋友一起观赏美丽的桂花,看看桂花的形状、颜色,闻闻桂花的香味,这时大家开始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桂花像一个金色的小球,用好听的话说就是“一个金灿灿的小球”;有的小朋友说像小喇叭,美丽非凡,许多开在一起;有的幼儿说桂花的味道很香,像妈妈用的香水;有的小朋友说"风吹来的时候,像在香水中洗澡。回来后,我们对这次户外观察的结果进行总结,请小朋友为“秋天”加上形容词,于是就有了金灿灿的秋天,香香的秋天,美丽非凡的秋天。

其次对幼儿在游戏、活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让幼儿来讨论解决办法。例如“冬天早晨来上幼儿园很冷怎么办?”“六・一儿童节要来了我们怎样布置教室?”“班上的图书破了怎么办?”……让幼儿自由想象,自由作出抉择,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谈话内容,可以引导幼儿在寻找办法的过程中,思维向各个方向发散,然后选取一个最佳方案,使他们的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都获得发展。

二、精心设计,以科学的方法和形式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爱迪生说,我们应观察别人在达到成功时采用的新奇的创意,只有这样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才能产生独树一帜的创意。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求异性思维,在幼儿时期,智力发展最为迅猛,此时加强训练幼儿的求异思维,能够开阔幼儿的思路。

1.启发式提问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上“奇妙的磁铁”时,我在活动室里放了各种塑料制品、木制品、铁制品……,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块磁铁。在游戏角也摆放了大量活动材料、各种U型、条形磁铁、指南针、小战士走迷宫的等等。幼儿在活动中个个越越欲试、情绪高昂。有的说:“磁铁只可以吸引铁制品。”有的说:“磁铁隔着纸也能吸回形针。”“没有磁铁的喇叭不能发出声音。”“我钓了好多鱼,没有别回形针的鱼钓不上来。”……他们没有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通过富有创意、激发幻想的活动室环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在我们大班的活动室中都设置了一幅“流动”画,每月更换一次,内容有抽象画、问题树,也可以是一幅无结局的画;在走廊的瓷砖墙上孩子们可以自由想象,涂鸦,画未来世界、画恐龙、画外星人?就这样,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3.在语言仿编或创编游戏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此时幼儿正处于模仿语言过渡到运用语言。在这一关键期,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仿编与仿编,从而使思维活动具有多向性、变通性。
    可供幼儿学习的文学作品很多,教师应尽量选用那些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诗歌,或情节神奇而又美妙的故事让幼儿欣赏与仿编,从而引起幼儿的遐想,启迪他们的智慧。像《捉迷藏》、《小老鼠和落叶》、《五彩房子》等都是比较适合幼儿仿编或创编。
    引导幼儿仿编时,要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与生活经验,让幼儿由易到难的学习仿编。如仿编诗歌《绿色的世界》时,先让幼儿仿编“绿色的……”启发幼儿把生活中感受到的绿色事物编进儿歌,完成一个词或词组的替换。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成句子的仿编,最后再让幼儿创编整首儿歌。又如大班诗歌《会跑的小树》,可从“梅花鹿的角像树杈”入手引导幼儿把生活中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仿编。幼儿思维活跃,仿编了“会游泳的石头”(指乌龟)、“会飞的剪刀”(指燕子)等诗句,非常有童趣。
    以往教师大都要求幼儿按原文复述故事,结果幼儿只能机械地重复或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能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创编故事,不仅能使幼儿学习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还能发展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如续编、改编故事结尾就是很好的形式,像故事《碗屋》中的熊原本是一只善良的熊,教师别出心裁启发幼儿想像“假如这是一只凶狠的熊”,孩子们据此创编了各种故事的结尾,不仅想像合理,而且语句运用的恰当、优美。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幼儿时代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语言活动为幼儿的幻想提供了肥沃土壤,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大阵地。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时捕捉教育契机,重视幼儿的创造火花,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氛围,鼓励幼儿敢想、敢说、敢做,成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蒙者、引导者。使幼儿在丰富多采的语言活动中,张扬个性,展示才能,为日后成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