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一、内容概要
本著作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论述了如何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的变革,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课堂革命发展方向是达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在方式上为各自安静听讲的学习转向活动性的学习,评价方式也将慢慢放弃那种考试打分式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也将从单纯评价学生的学力水平到对学生学业水平以及学习成就的肯定,即便是后进学生也能从新的评价体系中得到自己的努力被肯定的信息。
与之相关的是学习的组织形式、教室的组织形式都需要转换,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也要有所转变,都要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而不是现在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家长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师也必须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和家长共同实现教育计划,因为家庭教育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一个模范公民的培养非常重要,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往往会有心无力。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世界宣告:一场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正悄然兴起,并呈燎原之势。
二、愿景与挑战
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这是教师们的共同愿景。这是学校与课堂中实现民主主义的挑战,是教学中确立儿童尊严的挑战,是保障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利的挑战。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教师的责任不再仅仅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追求教育的公平与质量。
三、著作主要观点与这些观点对我们课堂教学变革的启发
1、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
佐藤教授认为此种“宁静的革命”的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从固定式的被动学习走向活动式的主动学习,从“听讲——记忆——巩固”的学习模式逐渐转向为“探索——思考——总结”的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看表现为“传递——讲授——评价”的模式转向为“引导——交流——分享”的教学模式。
我们当前最典型的课堂便是以讲台和黑板为中心,学生们静悄悄地整齐地坐在教室里,以各个学习的科目为中心,学生学习教师传递来的知识与技能,然后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以中日等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课堂形式;但是当今教育先进的欧盟和北美国家却完全相反,典型的模式便是学生分成小组坐在桌子旁边合作学习,教师以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学习的促进者的姿态参与,在这样的教室里教科书往往是配角,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才是追求高品质学习的重点所在。
我们以应试教育为实际模式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不就是向这个方向发展吗?我们现在提倡的所谓高效课堂很注意学生的提前自学,然后由老师点拨,这也有着这种“宁静的革命”的某些体现,但重点在于评价方式,我们现在教育模式的驱动力在于评价方式也就是考试,考试方式的改革可能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关键切入点。
2、建设尊重、信任的课堂教学生态。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尊重与信任,看似很简单,实际做到却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主观的要求学生如何去做,或掌握到某种程度,而总是忽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忽略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下去就会造成老师命令学生做什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的主动权。学生的意见可能被忽略。最终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试问,我们有多少次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直接否定了学生的想法?而实际上,这些想法则可能更有生活的味道,或者反应学生内心的实际。
由此可见,尊重与信任绝不似我们以为的那么容易做到,佐藤学在书中提到,我们与学生应坦诚相见,不折不扣地接纳,而不是只选择那些所谓的“好的发言”,正如书中所说,教师若只寻求“好的教学”,就会陷入把“好的发言”串联起来展开教学的误区,那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就不可能形成。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地给学生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平起平坐,没有心的隔阂,做到共同探究课堂学习,共同进步,学习不再是学生自己的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的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相互信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
3、倾听、串联、反刍,奏响和谐幸福的乐章。
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的相遇和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和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通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侧耳“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声音,专注于“串联”、“反刍”,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中心在于“倾听”“串联”“反刍”。可以说“串联”是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把教材与儿童串联起来, 把一个儿童同其他儿童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同别种知识串联起来,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今日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同社会上的事件串联起来,把儿童的现在同未来串联起来。
在教学中,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老师们总是沉浸在“然后怎么样”的意识之中,总是不断向前。其结果是,多数的儿童被置之不理,只是借助一部分儿童参与来展开教学。创造合作学习借助“反刍”,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保障了班级全员的学习,使实现高水准的学习成为可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们,共同体学习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浸润,让我们一起努力,投入到这场伟大的革命,浸润孩子的心灵,涂亮孩子生命的底色,让宁静的课堂奏出和谐的交响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