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我们泰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全体老师集中在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开始了我们第六次培训学习。本次培训张主任主张上好常规课,上好随堂课。于是我们听了同题异构的四节课,一节是一年级的《数数、读数》,一节是四年级的《画垂线》,四位教者课堂设计既注重“双基”训练,又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并能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之中。如买铅笔的情景就是层层递进的,由浅入深,效果很佳。练习设计又很注重层次性和实效性,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本次培训最让我惊喜的是我遇到了上师范时教我们《高等代数》的杨俊林老师,如今老师已经是教授了。下午老师给我们做了《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内涵与实践》的讲座,时隔15年再次听到老师和蔼可亲的声音,倍感亲切,于是我听得格外认真。老师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我们要学会知识建构、学会问题解决、学会身份建构和学会高阶思维。下面我就老师关于深度学习的讲座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它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杨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深度学习,就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深度学习活动”回答“如何学”才能达成深度学习目标的问题,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探究型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解释、举例、分析、总结、表达、解决不同情境中问题等在已有基础上建构性的活动,创造对新知的理解。其特征为:与深度学习目标相契合、让学生参与挑战性任务、考虑学生多种学习倾向、有指导的探究、表现思考的结果。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在学习中的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进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他们的学习策略。此外,深度学习还要求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因为发展了认知能力和改善了的思维品质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积极探究的动机,才会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