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间一年的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就接近尾声了,一路走来,受益匪浅。一年来,我们马不停蹄地奔波辗转于高港、泰州、兴化、泰兴、靖江多所学校之间。每一次培训都过得忙碌而充实。每一次都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次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优课和讲座,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年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教到老,学到老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我们教师要教到老,学到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的头脑。用新知来打破如坚冰一样的陈旧知识和陈旧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教师要学会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满足于陀螺似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刻不停地工作,机械般的“奉献”,而不进行思考,那他的工作就是盲目的,他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不会得到提升,他的教育就是苍白的。 因此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做一个会思考的教师。因为教师从事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机与思想的学生,教师工作不是把知识从个人或书本中复制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的消化与吸收,因此,教师不但要“思考”教材如何教,还要“思考”学生如何学,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 教师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探触教育的真谛,才不至于在实践中似盲人摸象。教师只有善于思考,才会发现实践中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才会不满足于现状,激起教育的诗情,不断开拓创新。 我们都知道思考最有效的载体莫过于撰写教育随笔。所谓教育随笔,就是记录下自己教育的足迹。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不追求语词的华丽,也没有字数的限制——可以是教学片断、教学反思,可以是教育叙事、教育故事,也可以是教育教学中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而撰写教育随笔的过程,正是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身教育实践的过程,正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过程。 专家们大概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所以从现在起,我会督促自己做一个会思考的教师。
三、做一名有“气场”的教师
通过这次培训,专家们的“气场”也感染了我。什么样的教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不得不说到“气场”这个词。在任何时候,自信都是“气场”的核心,有些教师按别人推荐的教学模式来上课,可最后只是有其形而无其神,最终效果是大打折扣。这里不是教学模式出了问题,而是气场的问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提升自己的气场是一种责任所在。看看专家们讲解高深教学理念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自信的。同样一句话,由一个昂首挺胸自信满满的人说出来和由一个怯孺犹豫的人说出来,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尤其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自己没有自信,怎么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怎么做学生的榜样?所以,从今以后,我要把提升自己的自信纳入必修课的范围,争取做一名有“气场”的教师!
此次培训我学到的新的教学理念才刚刚开始指导我的教学实践。我会继续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方式和观念做一次彻底的反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争取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