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现在应该不提早读课这仨字,有明文规定的事咱不敢违,但我不管,清晨走进教室那就是早读时间,孩子来一个就一个,来俩就俩,总归要来。我把八点左右这段时光依然任性地呼作早读课。

常常记不清哪天是我的早读课,一周三节语文早读时间。说起来很简单的数字,但我就是不乐意分清,每日醒来心就飞到那间教室,捧起经典读读名言警句,读读古诗文,读读格言联璧,读读中外现代作家的散文。幸好搭档李老师是个温和可爱的姑娘,只要我说今天就我来呗,她那小小桃花面也就红云散开依了我。善良如她,知道是我自己喜欢朗读。有时小内疚,因为自己的习惯甚至个人所好,每天老早地立到教室里发声朗读,使得晚到的个别孩子别别扭扭惶惶恐恐,而我总不想占用读书的时间停下来安慰他们,由着迟来者自己消化。

有段日子迷上金波诗,孩子们就没有选择地跟着我,我读他们听,我读他们跟读,我读他们一起读。我幻想,他们也得跟着遐想,我说,他们也得说说朗读所悟,一句话也要说出一句,不然我还不依,但是只要孩子们开口说啥都没有对错,所以不管谁站起来总有词句蹦出,因为哪怕说错了,老师不会责备,不吱声才不讨喜。

今年太有幸跟蔡搭班,他是个能人,电教方面的活儿,找他,那还理所当然了。教室里一体机之前是没有奢望能够上网的,那天蔡对我说,你想上网直接点开浏览器登录认证,这么妥妥的!从那天起,我又把自己的乐趣硬塞给孩子们了,名词赏析链接点开,听听知名教授品析,在推拉黑板右版块上抄写,写上题目,作者,原文。也借机练练粉笔字,手过一遍,还能在大脑里留存点记忆。孩子们耳过也能留痕吧。但又不确定,他们这么幼小,听得懂听得进吗?观察孩子们的眼睛,有几个孩子似乎在听,大部分不像听进去了,但是也都默默的,还有一个画画正起劲。我不发声,就这样一边听教授解读,一边忍受着座位上的种种神情。正在我怀疑这样听是不是浪费时间的时候,链接里讲清代词人蒋春霖《琵琶仙》提到王维的杂诗,教授刚念出:君自——一股声音聚拢来: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个个张开嗓门朗诵起来,着实怔住了我,合着小家伙们都在听呢?遇见耳熟能详的异口同声还情不自禁了。

那天听韦庄的《女冠子》,我依旧边听边耐心看他们的眼神、小手,有几个孩子拿笔全文抄录,还有几个在记着笔记。听完,我还是习惯地低要求:说上一句两句的。一个男孩子说:写词人孤独。五个字,我尝试着追问:何以见得?只有天上圆月在陪伴词人,不就是没有人跟他一起吗?没人知,更说明词人一个人很孤独。好啊,能听出:除却天边月,没人知。看着这个圆鼓鼓脸蛋的小男孩,我满眼里该是欢喜,莫非他看懂了我的眼睛里装着什么,说:“老师,你可以把这些名词赏析的链接发到群里吗?我想晚上慢慢听。”我乐不颠儿地连声说:“那当然,是不是觉得古诗词里面的故事、意向有那么点儿意思?”“不,不是有点。”“是很有意思。”全班合不拢嘴地跟腔。呵,一群坏家伙,尽会哄我!

那我叫正画得起劲的惜说说:四月十七日,正是去年的这一天,词人跟他心爱的女子分别了。(哈,还女子,心爱的女子。我没敢有啥表情,侧目,居然没有人对这话有不良反应)一句长句子,说的有点意思,哪里知道,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女子怕词人看见她的伤心泪,假装低下脸颊,又不好意思微微皱了皱眉。词人都失魂落魄了,即使梦见也是一场空。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在陪着他,没有人知道他有多难过。这这这,我真想问她,你不是一直在画画吗?难不成真可以一心二用?!

心儿总因为有这么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发言花开般舒张。

铃声,再喜欢也该让人家准备准备,上数学课。从行间走过,一个羸弱的男孩够着我:“老师,词好玩呢,纳兰容若写蝶恋花,苏轼也写,李清照也写,怎么回事呢?”“哇,你一直在思考这个啊?”“是啊,为什么呢?”“蝶恋花是词牌,一个词牌,可以作不同题目的词。就如,李清照写的如梦令就有几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我们学过,哪首词?”“明月几时有。”“对啊,毛主席也写过水调歌头。”“好玩。”

那天课间,我在黑板上刚写上“女冠子”,三两个孩子围拢来:“老师,女冠子听过了。”我不做声,继续写。“昨夜夜半,哦,不一样,韦庄写了两首女冠子啊!”点开链接播放音频,当教授念出上一首女冠子:四月十七日——“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居然全体齐刷刷跟着念下来了。不禁暂停播放,问问他们:自己读读看,这两首女冠子,有没有相似之处?“‘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跟上首中的‘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有点像,都是写词人眼中女子的形象,但是不同时候形象不同,一个是分别时的不舍,伤心,一个是甜蜜的娇羞。”这都看出来了?

前几天,馨追着问我去不去研学旅行。我说怎么,不希望我去?逗弄她,她抱着我说:“去嘛。我还要跟你坐一起,听你的耳机。”“听的啥?懂不?”“陆游唐婉啊,莫,莫,莫,瞒,瞒,瞒。”

哈哈,去年今日!

那天我读到泰戈尔的文字:

在阿什拉姆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

他向孩子们背诵他喜爱的诗歌,欣喜若狂;

他从不怀疑孩子们的理解力;

他认为的最重要的是引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他的灵感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他情感丰富的心灵与世界的直接沟通;

季节作用于他身上的效果如同作用于植物身上一样;

……

世间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当我怀疑我给孩子们今天带来现代诗,明天带来古典词合不合时宜的时候,泰戈尔告诉我:不要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