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文(第一周)

218                 星期一                  小雨

 一骨碌,惊醒。今日星期一,开学第一天,语文早读课,不知暗下了多少次决心早点到校,最好能在教室还是空荡荡的时候踏进,立在教室中央等待每一个崭新的脸庞扑面而来。可是,早晨两节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音频要听完,虽说边洗漱边倾听,但是思维跟着教授的侃侃而谈,时而停下来思考,手头速度就慢下来,哗啦呼啦,叮叮当当,洗洗涮涮,囫囵早餐,拎起包,余教授的课还有一些尾声跟着我踏进电梯,开车库门,把手机放进包口,边骑车边弓腰贴近手机,听了个大约。

从教工车棚出来,戴上羽绒服帽冲进飘飘洒洒的雨丝里,老远听到前排教室的朗朗读书声,一阵欣慰,早到的孩子最喜人。从后门踏进,一丝失落,这读书声不知是哪一个邻居班级的。

从故事开始吧,回顾去年听到的诗词,居然拨浪鼓似的记忆模糊。回顾李商隐的诗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读读,读懂哪儿了?没反应,那我们换个思维,哪里不懂?子茗举手了:腐鼠什么意思?”“对啊,关键的字眼是什么意思,这是倾听背后的思维,腐烂的死老鼠,跟他对应的鹓雏就是一种高贵的鸟,凤凰。听懂这两个关键词后孩子们似乎表情轻松多了,哪里知道李商隐的这两句诗是用典来表达自己的高贵心志。

庄子《秋水》的寓言故事,惠施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的人对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中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 ? 鹓雏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鸟,发出 的怒斥声。而你是以为我想要你梁国宰相的官位所以来恐吓我吗?

再讲讲李商隐在牛李党争中的夹缝生存。孩子们听着恍然大悟,故事里还是故事,原来每句诗里都是诗人的喜怒哀乐啊。

 

    220                星期三                阴 

又是一个丝丝春雨的日子,小区门口那片粉红的云霞给这灰色底片的天地间抹上活泼的气息,那是开了很久的红梅,默默地吐着芬芳,满梢的花儿一朵有一朵的姿态。这分明就是一个个活泼泼的孩童啊。早开的花儿就是那端坐于课堂不断思维碰撞的脸庞,半开的花儿就是那时而参与课堂时而走神的小家伙,那包裹的紧紧的花苞是正在等待着一阵风或一丝雨催发的孩子。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一只脚迈进教室,正听见馨大声读着名言警句。

”“· 虞世南三两个声音齐声朗读。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七八个声音拢进来。

我立在讲台前默默地用温和的眼神期待着,多么可爱的孩子,因为我第一天早读课的失落,他们那样机敏,用朗朗的读书声,用不断壮大的朗读声告诉我,老师,我们懂你,听,我们都在尽情读诗呢!

这两天我在给孩子们批改征文和日记,课堂上自然就会提及我的想法。诗颖、天睿、潼悦的关于年味的征文有事件的发生,有与别人家不同的经历,于是就有之于作者自己家的人物、对话、动作、表情、思考,还有不同的春联赋予生活的意义。正如一句话说的——只要我们活着,就有写不完的话。

孩子们读着《第一朵杏花》,从弯下腰来”“习惯地读到了竺可桢爷爷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和善慈祥,读到了主动探索的行为已经成为了竺可桢的日常习惯。这不就是具体描写吗?

孩子们,拿起笔来写下你的目力所及,写下你的听闻,写下你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吧。

 


221日                星期四              阴

昨晚读了老师日记的高高举着手,心诚说:“老师的日记里有一片粉红的云霞。”颜说:“那是梅花,我们就是一朵朵花。全情投入课堂的就是盛开的梅花,听着听着摸摸笔盘盘胶带的就是那半开的花,H就是那个小花骨朵。”“是啊,她在等一阵风一丝雨呢。”

上节课留下圈划景物和动词的读书任务,孩子们读着“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很容易圈点出景物跟动词,品读出了绿青皱鼓的准确妙用。思博高高举手:“秋风吹红了高粱,吹熟了稻子,吹走了大雁,吹落了树叶。”“太棒了,这已经不仅仅是理解了,我们读美文读诗读词成诵,这就如同我们的生命,那只是‘1’,读懂了就在‘1’后面加一个‘0’,像思博这样创造了语言,再加一个‘0’。”“哇,100了啊!”有孩子惊呼着。惜让泯着嘴满眼自信举手示意,立起身,直点着头:“冬风吹白了大地,吹走了大雁,吹冻了小河,吹开了芳香扑鼻的腊梅。”“加‘0’!”听着我的肯定,惜让满足地坐下了。

天宇的思维活跃于整个课堂:“竺爷爷顷刻间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这是通过神态动作体现竺爷爷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的激动心情。”“这样批注就是——”“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天宇仰着头扯着嗓子一股脑儿将歌德的金句狠狠地背出。

《第一朵杏花》第二部分对话急切激动的语境里,作者没有用上提示语,孩子们通过前后语境给六句对话加上了“站着问”“激动”“俯下身子”“手指着”“半信半疑”“连连点头”……一连串的补充提示,各执一词,“都有道理,有的描写了动作,有的描摹了表情,这就是各有理解……”“……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一帮机灵的家伙齐声背起。

孩子们读着“郑重地记下这个日子”写下批注:“严肃认真。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咦,这不正契合了我们刚刚背过的名言吗?”“不动笔墨不读书!”“哈哈,竺爷爷这是在读书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涛激动地站起来说。“不错,可这是最近背的吗?”只听得哗哗翻书的声音,接耳商量,乐涵第一个举起手说:“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秒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对对对,我也想的这句。”一群马后炮争抢着。

思维花开,满园春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