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文(第三周)
3月3日 星期日 阴
一只麻雀在光秃的枝杈上停着,在这个没有光泽的寒意未退的初春傍晚,凑上玻璃睁大眼睛才能看清些,小啊,这小雀,颤着小小的褐色的尾,左右顾盼,细细的脑袋就那样节奏轻短地摇颤着。
“你说它在干嘛呢?”我依然盯着小东西,问爱林,这是她家的后窗。
“天色都这么暗了,它怎么不回家呢?”林撩着长长的发丝,大波浪在肩头欢快跳动,也靠过来看着小麻雀说,“郭沫若见了,一定会写它了。”
“你说它在想什么呢?”我看着小雀猛地一张尾巴,又迅速收回黑色的扇形,等着林给我答案。
“它有思维吗?”
“怎么没有?它不要找吃食?不要找枝头歇脚?”我执意它是有想法的。
“是啊,这么晚还不回家,家里总得有人等吧。”“不懂事。”小雀怕是听得我们在操这份闲心,“嗖——”那样干净利落地飞离逗留半天的梢头。
它是飞向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飞向了一棵直指高空的老树头空空的枝丫间的草窝?飞向了唧唧喳喳的小林子里吧?!呼朋引伴的啁啾着的是它的家人、朋友,“叽喳——叽喳——”“吱喳吱喳”“唧啾”“嘤—”“咕咕”,句句扑向这小雀“贪玩到哪儿了?”“路上遇见谁了?”“一个人不害怕?”……有家人,责备声也是暖的啊。
3月5日 星期二 阴转小雨
发现学习
读《最佳路径》,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座位上眼睛扑闪,要么低垂双眸。课堂,每每思维钝化的时候唯有一招,四人小组内,轻声细语,碰撞摩擦。
我依然用双眼扫描每组动向,孩子们眼神里有东西了,嘴巴愿意张合了。讨论声音渐弱渐无,一个孩子举手发言:“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就要开放了,景点之间的道路让他大伤脑筋。他去地中海海滨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想到撒下草种,提前开放。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了许多小道。施工部按人们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对于全文来说这是短短的五句话,但对于“概括”来说就是长长的一段话了。因为碰撞所以有言可发,值得鼓励,但是怎样凝练成一句话,这还得继续碰撞,交给时间,讨论声起,孩子们听同伴们讲,边听边思考,当讨论声渐弱的时候,涵起身说:“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受老太太卖葡萄方法的启示,设计出了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
另一个环节,想象司机与格罗培斯的对话,至少两处,用上表情动作。
心诚微笑着举手答道:“司机抓了抓头,半信半疑地问:‘你真的想好方案了吗?’格罗培斯连连点头,十分肯定地说:‘是的,我想好了。’”
“司机怎么会知道格罗培斯是因为想好了方案才要掉转车头呢?”姜凌涛笃定地说。
对啊,所提要求:至少两处对话。周潼悦眨着眼睛说:“司机十分不解:‘路边农主摘下来卖的葡萄多好啊!又饱满又新鲜,一定很好吃。可您为什么要到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去摘呢?这些葡萄又小又青,一定很酸哪。’ 格罗培斯摇摇头说:‘你不明白,这种方式使我感到被人信任、尊重,还让我得到了启发,我终于知道了该怎样铺设迪斯尼的路径了。’”
倾听同伴有了思考,产生了语言,倾听要求,明白“要求”里提到“至少两处”对话,这样惜让豁然开朗,大声说:“司机抓了抓头,不解地问:‘路边有那么多又大又红看起来比园子里更好吃的葡萄,你为什么要买园子里那些看起来没那么诱人的葡萄呢?’
格罗培斯摇摇头说:‘不,不!这个园主不仅给了人被信任和被尊重的感觉,而且还给了我灵感!迪斯尼路径方案有了!’
‘真的?’司机睁大眼睛一边发动汽车一边问,‘什么方案?’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司机转动着方向盘,不解大师的思想,不过他坚信大师不会错,径直开往巴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