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字书图书馆》。

看起来荒诞至极,自以为长大的你甚至会不屑于这个故事情节——无数大大小小、字体各异、颜色不同的字母覆盖了图书馆的整个地板,堆成连绵起伏的小山,足有两人来高。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画面,快淹没书架的字母山,一场文字的“大雪”从图书馆成千上万的厚书薄书中滑落,这个图书馆已经关闭一年多!无人问津的书集体死亡,凋落。

故事的起因就是一个大大的比喻。

一本书是有生命的,他们有灵魂,有心脏,有感受。没有人读它时,就像一个人不再活着。“你们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阿卡西奥教授对着古老的小镇的居民们怒吼着,声音让会场的墙壁都颤抖起来。震动了本杰明镇长家的电视机,电视机是他也是全镇大人小孩打发无聊时间的唯一机器。而书只是有些人客厅里书架上的摆设,这样看起来客厅漂亮些;有些人买书是为了让窗帘和书籍的颜色相映成趣。这么说来,图书里就该无字,就像很多理发店把外表装帧精美的厚书供在高高的书架上,那只是一个空壳,甚至连纸的质地都舍不得做出来,塑料花一样卖弄风姿!让每一个进来理发的人误会,以为书只是用来装扮外部环境的。

大人们聚集起来商量怎样挽救图书馆。重新买书?镇上没钱。

督莉娅说:“我有好多书,还是新的。”刚说完,她的脸就红了,因为她是一个语文老师,就这样承认了自己根本没读过那些书。这个环节里安排一个语文老师的对话,令人脸红,这句话幻变成一根细细的皮鞭抽落到所有读到这本书的语文老师。

三个议员诡笑着,一个是食品店的老板娘,一个是酒吧的老板,还有一个是小旅馆裴图夫人的丈夫。因为镇上来了记者、摄像师、好奇者、政治家、权威者、书贩子……他们的心里盘算着大量的收入。可掩埋再深的狡黠被老教授一眼洞穿:“我提醒各位,钱弥补不了耻辱。”这让读者是不是想起到处想着捞一把的聪明人呢?

一个有着无字图书馆的镇长,心情因阿卡西奥教授的一句话“没有书没有文化,我们就跟没有理性的动物没什么两样。”搅动得更加沉重。

拯救图书馆,拯救小镇的居然是镇长的小女儿玛嘉。当本明杰为了小镇图书馆的事焦虑无神时,玛嘉是想跟爸爸分忧的,可玛嘉的主意每每想出口就被母亲的威严打断。大人们曾经试图将字母放上去就掉下来,而玛嘉跟全镇的孩子们不是将字母“放上去”,而是“写上去”。他们重新赋予字母新生命。当无字书感觉到一句话能构成一段情节,它就会接受那些字母。更奇妙的是那些字母刚贴近书页就自己挣脱排上去,还自动排排齐。连那些从来只看电视的孩子也被这股写作风牢牢地裹挟,沉醉于创作,一部作品还没写完,另一部新作已经有了构思。

当那些大人们拥进深夜的图书馆,不久前还一片死寂的无字图书馆因为孩子们写的书有了一条口子,一条缝隙,从这里透进一丝强烈的光,射进所有大人的心灵深处:“我们……也可以写书吗?”“重要的不是写得好不好,而是动手去写。这是语文老师经常说的。玛嘉用督莉亚的话来鼓励大人们,不知道督莉亚心里被这自豪点亮多少。她一定会翻看那些新书,加入写作的队伍,为小镇挽回古老的文明。所有大人都感到身体充满欲望,眼里闪着光芒,他们的心都惦记着自己即将写的书,用书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所有的孩子、父母都投入到无字书中书写自己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镇成了诞生作家数目最多的镇子。玛嘉和两个孩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又过了很长很长时间,字母们和无字书们终于被用完了。

而人们写作的热情似山间溪流汩汩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