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什拉姆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

他向孩子们背诵他喜爱的诗歌,欣喜若狂;

他从不怀疑孩子们的理解力;

他认为的最重要的是引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泰戈尔)

清晨我又将“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一笔一划从粉笔尖流淌到暗绿色的黑板上。

馨颜挨着我摇头晃脑读:“……断肠时?什么意思?”

对啊,“断肠”什么意思呢?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我绝不会这样给一个硬硬的毫无生命气息的答案呢!

叶斯泊森说:让孩子们在语言的海洋里游泳。多么惬意自在的画面啊。这个海洋有多大,是一洼小池塘还是宽广浩瀚的真正的海?海的大小决定着他们游泳的舒适度、自由度。那我们就一头扎进去涵泳吧。

借助丰富的有声读物,唤醒孩子们的耳朵。就将晨起看到的学习强国文化栏目里的视频打开,听一听田雷老师的五分钟解读。字字念来,五古声韵中,孩子们静静地听,时而写写,时而念念。五分钟倏忽之间,诗的意境有没有流进孩子们的心田呢?

妙可说:“原来题目也可以好玩。春思,春天的思念抑或春天的思绪。古诗里边有些字语有双关,‘燕草如碧丝’‘丝’与‘思’同音,‘秦桑低绿枝’‘枝’同‘知’,原来表面上写‘碧丝’‘绿枝’,实际是说我对你的思念知不知道啊。”

我心猛惊,小姑娘听到了起兴的表达方式,虽然此刻的孩子还没能读出“春”也语带双关,既是自然界的春天,也喻指男女之间的情思。但我又何必去索要这样的理解呢,这条读诗的路上,总会遇见。我微微点头,妙可满眼含笑继续说:“李白这首诗还有无理而妙的地方,诗中女子对春风说‘我和你不认识,你来我的房间干什么?我的房间只可以我夫君出入。’女子为什么埋怨春风呢?因为她等夫君从三月到四月,等来的不是夫君而是春风,她心中实在烦闷啊。”

“那她何必埋怨春风呢?让夫君回来啊。”一个声音插来。

雨晴道:“他们离得太远了啊。一二两句诗‘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秦地桑树已经枝繁叶茂,燕地草儿刚吐绿丝,气候悬殊,可以看出燕秦两地相隔遥远,他们相见不易。”

姜昊煜,一个读词的姑娘笑弯了眼,手捧《纳兰词》,说:“李白的《春思》跟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哪首《天仙子》?说来听听。”

“纳兰婉约,李白豪放……”昊煜说着,我欣喜地探首倾听。

“都写少妇盼望夫君归来,‘暗钟明月不归来,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纳兰用风吹桃花落,什么也不说结尾,似乎无怨也无悔。而李白则埋怨春风,无理而妙,彰显太白的豪放诗性。纳兰词大部分都是凄美的,而李白却看似随性,‘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刚刚还在怀念夫君,一下子又怪起春风来,点睛之笔,不失情趣。写出少妇因长时间未见夫君的悲痛。”

王妙可又要慨叹不如姜昊煜了,前几天在日记里写道:“今天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姜昊煜的作文,我有了一些想法。

和我同年级同班级同一个语文老师,可我们之间的差距却很大。我从心底里佩服她,我要向她学习。就如同聪明的鸟跟笨鸟,笨鸟只有先飞才能赶上聪明的鸟。而我就是那只笨鸟。

我不是想要刻意去模仿她,而是在向她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我不强求自己有多聪明,我想对自己满意,而我并不满意现在的状态,从此时便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和姜昊煜同学一样厉害。

带给孩子们我的最爱——诗词品析,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孩子的视野。孩子们乐于思考了,善于表达了,在言语实践中历练了语言建构力,审美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