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起飞、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二十一世纪高技术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计算机水平的竞争。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六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这是极有远见的。现在的孩子将在不久的将来走向社会,让他们从小就掌握一些电脑操作、电脑辅助学习等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实现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高新技术引入小学低年级教育领域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出现在我们面前,因而计算机教学的低龄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趋势。下面就计算机教育的低龄化,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活跃学生思想,从小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习电脑能使孩子的动作、思维以至整个心理发生变化。电脑不想游戏机出于商业的目的,采用惊险、刺激的方式吸引孩子入迷,它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键盘学习、辅助教学、绘画等软件,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更有条理、更丰富。由于电脑的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给孩子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生活知识和操作训练,所以孩子电脑学习中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步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提高了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这样多次反复,演示电脑和学习知识的良性循环形成了。
计算机是一种平面的表征工具,可能会把孩子限制在二维空间。但其丰富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游戏和玩耍中自然地掌握一定的知识,同时接触视觉的、听觉的更多信息和刺激,并在亲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这有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从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为小孩子天性活泼,想象丰富,无任何精神负担,创新潜能、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很容易在低年级阶段培养。以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努力做好创新的启蒙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计算机将多彩动画、立体声音和视频信息组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孩子的耳闻、目睹、口述、手触等各种感官与电脑交互作用、交流信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计算机进入低年级是非常必要的。
三、增加学生交往,从小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过分迷恋计算机会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可以设计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选择需要协同操作的软件,鼓励幼儿共享答案,合作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是不同的,可以激励他们相互学习,鼓励水平高的学生帮助不熟练的学生完成某些操作,为学生增加交往的机会。其实只要正确运用计算机不会影响孩子与同伴的交流,反而使得孩子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四、提供广阔学习平台,从小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是激发求知欲的重要动力。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人机交互性,资源共享性以及呈现公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
五、与拼音教学相结合,从小渗透课程整合理念
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拼音,然而我们这边的计算机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许多老师会有这样的教学经历,在教学生打字的时候,有很多同学的汉语拼音已经忘了差不多了,所以这是教学拼音打字,存在一定的难度。
把汉子输入的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小学语文教学和打字练习融为一体,做到识字、打字相结合。这样,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既强化了汉语拼音的学习,有掌握了拼音打字的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电脑则是架起信息时代的桥梁,世界各国都在全面普及计算机教育,都在想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的计算机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计算机学科的优势,抓住计算机教材的特点,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