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学习指的是教师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良好的情感去创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快乐地享受每一天。这就要求教师有着深厚的教学艺术,一位教育家说:“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快乐中学数学。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教师由不教,学生由“学会会学乐学爱学,这需教师从的角度审视的行为,而从厌学乐学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努力方向,是检验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智慧所在,那么怎样让学生快乐学数学,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措施:

一、多种方式引入课堂,努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感兴趣的教学寓以一定的情感表现。课堂上当孩子们对教师讲课感兴趣时,精神格外集中,孩子们用表情和眼神向老师输送信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是陶冶人情操最好的“良药”,有许多小朋友都是在伴随着音乐的旋律中成长的。美好的音乐会让人陶醉,因此,在教学中如能够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轻松地学习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发现有许多老教师只是带有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的目的去教学,并没考虑到其他的因素。而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于是我用一首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数鸭子》开始了教学,在此基础之上带着小学生一起做游戏,让他们唱一唱、说一说、玩一玩,引入新课。学生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教育者。让学生从一个熟悉的现实背景中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玩,非常直观形象,从而有利于改变传统老师的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

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在游戏中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从中发现新的数学现象,调动他们的多种感观参与活动,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认识方向》教学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拍手游戏: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刚才在同学们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从而引出课题“认识方向”。如:我在教二年级上册的统计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你们会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来做这个游戏,再请一位小朋友做记分员在黑板上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分,谁赢一次就在谁后面画上一笔。老师和一位学生比赛,另一名学生记分,其余学生齐喊“石头、剪子、布。我创设了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复习旧知 自然 地渗透到 “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接下来更深入地学习统计知识作好了铺垫。 

二、教师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授好你教的课,我认为首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勾通,心近了,关系“铁”了,学生“爱屋及乌”书也就好教了,学生真正乐学你所授的课。

如果教师对教育事业有无限的热情,对学生充满希望和真挚的爱,对自己的数学学科有深厚的感情。那么学生就能喜欢上这位老师,就会乐于上这位老师的课,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昂。

如:对于经常犯错的个别学生,不冷落和嫌弃,不在办公室大声训斥,而是私底下找他们交谈,给他们以真诚的爱,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对于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学生,先查找原因,然后再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和他们共同探讨问题,是和他们平等相处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的环境。教师上课时不应板着面孔,只顾讲和写,唱独角戏,学生听着,看着,好像在雾里看花,觉得数学是天外之客,太深奥了,难学。于是产生抵触情绪,厌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时应真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而又富有趣味的课堂氛围,巧妙地激活学生的内在发展潜能,让每个学生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之中,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学生探索中出现的障碍,教师适时点拨和疏导,师生互动,交流彼此的见解,碰撞出闪烁的火花。

比如数学问题,我力争让学生回答自己的见解,每个学生都有责任、都有被讲解的可能。这样进行活动,学生个个感到有责有趣有乐,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了知识。

我认为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身份,要有明晰的数学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只在于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享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达到乐于参与学习的目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想”。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时时刻刻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利用自己的表情、手势、体态等无声或有声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和肯定,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因为它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以轻松愉快的心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民主的课堂评价氛围,让学生“爱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思维个体不同,思维方向不同,故而学生得出的学习结果也不尽相同。为此,教师必须悉心创设民主的课堂评价氛围,让学生自评互评,通过评对错、评简便、评捷径、评独创,力创一派,答案‘百花齐放’,见解‘百家争鸣’的喜人情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乐学”,我们教师要时时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珍视学生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出一切尽可能的条件,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学生也会乐学不疲。使其将来能凌空翱翔于无比广阔的空间,成为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