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姜堰区教育局召开教科研部工作会议,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申海峰,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副局长孙长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王东,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小军,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建文,全体教科研部成员参加会议。
申海峰围绕“研在教中央”,从可望、可及、可超越三个方面对教科研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可望,就是要有“可望”的目标引领。要建立清晰的目标体系,明确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方向,指导学校、教师制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指引,激励广大学校和教师积极投身教科研,让研究成果切实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与教育创新发展。要优化“大教研”机制,聚焦学段贯通、学科融通,建立教研员教学指导反馈机制,实行教学质量包保制度,推进集体备课制度,构建“专家名师为引力、基层教师为主力、教研队伍为助力”的学习共同体,推动教研重心下移,专业力量下沉,形成“区校衔接、教研一体”联通模式。要构建常态反思机制,教科研部要每周召开工作例会,盘点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问题,调整优化策略,展现教科研部超越一般、卓尔不凡的能力水平;可及,就是要有“可及”的实施路径。要“研”之有物,主动研究学科知识、研究教师成长、研究课堂范式、研究学生发展,每个教研员每学期至少上好4节教研课、示范课,通过示范引领、课堂观察、高端培训,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行政政策。要“研”之有理,既要研究教学本身、也要研究教育发展,既要研究本学段、也要研究全学段,既要研究学生共性发展、也要研究个性发展,争做“技术骨干”和“行业篙手”。要“研”而有信,要坚决破除“软状态”、锤炼“硬特质”,多出改革先锋、多出命题专家、多出教材编审,以自身硬实力提升知名度和话语权,不断增强专业自信,赢得领导相信,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跟前树立威信;可超越,就是要有“可超越”的信心。要在项目机制上持续加劲,实施好优学社团、课后服务、跨学科学习等改革项目化推进机制,组建由教研员牵头的项目研究团队,列出课程项目清单,由学校“揭榜挂帅”,每个教研员挂钩联系项目基地校,实行项目绩效评估,定期举办成果发布,催生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推广性的优质改革成果。要在教学改革上持续加力,以打造新时代“乐学”好课堂为引领,开展实证型区域教研,促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教师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意识,推动教学改革从“重点关注教学研究”向“教育全要素研究”转型,从“个体化、经验型”向“协同式、实证型”转型,从“个别化成长”向“团队性提升”转型,不断超越自我、超越过去。要在奖励激励上持续加码,突出“实绩论英雄”导向,落实好教研员奖励政策,激发教研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用“精气神”铸就“金品牌”,共同为“活力教育、活力教研”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上,孙长春明确了教科研部组织架构,并详细解读了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和任务分工。教科研部党支部书记唐杰、教科研部主任章文丽等作表态发言。